在朋友圈中有没有被“晒娃狂魔”轰炸过?在每个家长眼里看来,自家的娃都是天下第一,然而事实呢?全世界一半的娃,都丑到了平均水平以下。
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一种“我的是更好的”这种倾向,这无关高尚或者德行,仅仅是人类的天性。
就如小学的孩子会给同学说“我的铅笔盒比你的漂亮”,就如初中的孩子会说“我所在的篮球队更棒”,就如一个成年人会在心里说“我住的房子更大我孩子更好”等等。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超过100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你认为你的水平是否超过平均水平?
调查结果统计出来是:70%的人认为自己的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在平均水平以下。更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出,100%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上,60%的人认为自己的水平在前10%,25%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前1%。
由此可见,我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行为经济学家把人类自以为是的概率,称之为:心理概率。
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的不吻合,就叫做概率偏见。
看一个有关概率偏见的案例:
你参加一个节目,很幸运获得上台抽奖的机会。台上有A、B、C三个道具门,一辆最新款的特斯拉就在一扇门后,猜对了,车就可以直接开走。
每个概率都是三分之一,你选了B。这时,主持人打开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空的。主持人额外送了你一次改变的机会,问你是坚持选B,还是选另一扇门?
你会选择换吗?统计显示,大部分人会选择不换。理由是,现在只有两扇门了,特斯拉在每扇门后的概率应该是50:50,既然选什么都一样,还是相信直觉,坚持第一选择。
恭喜大部分人……你们都错了。正确的答案是:换。从B环城另一扇门,抽中特斯拉的概率,会提升一倍。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概率偏见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这种偏见主要来自于三个原因:
第一,代表性偏差。
这个名字很拗口,其实就是说:以偏概全。比如,你发现几个好朋友都是摩羯座的,就会觉得,我和摩羯座比较合得来。这也许无伤大雅,但也是以偏概全。然而如果你在赌桌上连赢三把,觉得今天运气真好,如果你因此坚持玩下去,代表性偏差就会请真实的概率,狠狠教训你一顿。
第二,可得性偏差。
这也是个很拗口的名字,其实就是说:眼见为实。比如,如果飞机失事,必然会引起关注,这时,你多半会觉得飞机很危险。但事实上,论每公里死亡率,坐飞机比坐汽车安全22倍。
第三,沉锚效应。
依旧很拗口的名字,其实就是说:先入为主。也就是说,第一印象,会导致你对一些人的喜好的判断,对一些事的判断,脱离现实,甚至不可撼动。比如,你第一个男友是渣男,你就会觉得: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这种概率偏见呢?
1、学好数学,尤其是概率与统计。
对有办法验证客观概率的,求助数学,不要依靠主观判断。
现实中痴迷买彩票的人就是典型的因为数学不好而被收智商税的一类人,稍微有点概率常识就知道,中头等奖的概率差不多等同于一天之内被雷劈三次,这么小的概率本就应该放弃。
2、对没有办法验证客观规律的,也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直觉。
咨询专业顾问,或者身边更多专业朋友的建议,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冲你的先入为主。
专业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懂得某个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所以他们的建议就是可以借鉴的。
例如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自己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是心存怀疑或者说是恐惧的,然而当咨询完专业人士之后,他们的回答让我豁然开朗,明白经过训练能够写好文章是个大概率事项,由此开始了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的训练计划。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