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给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治病,诊疗完后与老人的儿孙交待相关事项,忽然有人无意间说了句:这么大年纪了,其实再活着也没啥意义了。
医生也没有什么惊讶之类的表情,更没有责备说这话的人,毕竟见过的生死太多,人间冷暖什么事都看到过,毕竟老人九十多岁了,活一天赚一天,活七天赚一周。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也许是给年轻人说的。
我曾经目睹过一个老人的故事,几个村子凡是认识她的人都盼望她早死,还说早死早解脱,早死早享福。这个老人也不是病的不能自已,也不是丧失心智,威胁到他人安全,她就是普通、可怜、对人畜无害的小老太太。
她大约五六十岁那会就被儿媳会同亲儿子赶出了家门,无依无靠的她给人家当过保姆,后因年龄太大,只好流落街头。
后来食不裹腹,只好又回到她曾经所在村子的附近,求人在村子外面田地旁的半坡上掏了一个土洞,能挡风,等遮雨,洞口一挡能睡觉。又求人家,求得锅碗灶具。靠着乞讨,捡拾,煎熬着日子。
村里人说,身体咋这么硬朗呢?昨天北风冷冷地刮了一天,自己半夜都冻醒了,赶紧往炉子里添了炭,挑旺了火。谁知这老太太还精神的,也没给冻死。冻死就享福了,再不受罪了。都不知道她晚上是咋熬过来的。
在这个小土洞里,一过就是若干日子。尽管儿子、儿媳知道她在野地里,脸挺的平展,没有一丝羞愧和不好意思。
后来有好心人,把自己看管果园的小屋让给了她。有人看不过眼,主动送东西给她。日子这才似乎好过一些。
后来,有好心人把她接去陪城里一个老汉。老汉子女不在身边,请保姆不放心,她是合适的人选,又不用发工钱,有地住、有饭吃就行。她伺候这个老汉好几年。
后来老汉去世了,她又没地去了。只好又回到村里。
只是儿子的家依然回不去。有人看不过眼去找他儿子、儿媳。这两人骂道:你好心,你当好人,你接你家去。
不过,她最终还是回去了,而且是她儿子、儿媳接回去的。
曾照看过老汉的子女记着她的恩情,联系她儿子,说要来看她,而且要给赡养费。这边一听要来看老太太,还要给钱,连忙把她抢了回去。
也许就等这一天,也许一直在等回家的这一天。回家不久,她就倒下了,享年90多岁,具体92还是93岁,倒不是记得很清楚。
她儿子好养狗,特别爱狗,那些年养过好几条狗。也养了好几只羊。狗可以用来娱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羊能产生经济价值。她一个糟老太太,光花钱,不产生任何效益。所以,她活着活着竟然不如家里养的一条狗、一只羊了。
故事似乎刹不住车了,接连好几个故事自己跳了出来。稍微讲讲吧!还有一位老人,她晚年的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守在黑房子里,出了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就枯坐着。人家养个宠物,还时不时带出门透透气、撒个欢的,还时不时抱在怀里亲热地喊宝贝呢!她最相当于坐化了,自己成佛升走了。其实,还有故事,算了不说了。说得太多,似乎满满的负能量。
有幸福的,就有不幸的。讲这些不幸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幸福地活着,是为了避免不幸,是为了不再有这样的故事发生。
题目写成活着活着竟然不如一只宠物,其实心里希望活着活着待遇竟然赶上了一只宠物。
幸福必须依靠不幸来衬托。
所谓不幸,也是一种存在,且一直存在。但我们并不会因为不幸,而抱怨什么,而害怕什么。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世界,这就是真实。
正因为有悲伤,我们才努力避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