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儒家的静坐,道家打坐,释家的坐禅,虽入坐的形式和方法千千万万,但目的都只有一个,为了心清身静,从而到达身心虚空境界,能得到那个“一”。《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三家都通“坐”的方式从而来达到:佛家的止念而见性;道家的忘情绝虑而存性;儒家的忘心忘我忘物而尽性。都是为了收拾身心,屏除虑念,内境勿令出,外境勿令入,内外清静,无思无邪,致虚极,守静笃,以观其复,恢复己失去的“一”。坐不是枯坐,不是为了坐而坐,你坐了就要去真正释累清心而入定,从而彻底做到身静精满,心静气足,意静神旺。(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心归虚寂,身人无为,动静俱忘,到这里,自然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与太虚混而为一,返本还元了。上面静坐理论用质能守恒定律来论证也是符合科学的,物理上是通过“动”的运动来进行质能转化,而静坐理论是通过“静”的运动来完成质能转化。精是物质,气是运动,神是能量,虚无是空间。通过静得积累,从而让精达到量变,满到极点,再通过气的运动达到精的质变,最后精转化为能量,能量归入空间。精和空间循环重复运动,或许转化过能量转变的精,能进入更高层次的空间也说不定,这需要我们大家去实践。反正静坐对我们来讲延长生命长度是肯定的,你入定了,如动物冬眠,相对静止了,这期间,对相对运动的人来讲,不就延长生命长度了吗?人的五脏六腑的使用寿命相对都固定,你爱惜的少用一些时间,就相对能使用它更长时间。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也适合这里的。尽量不要报废式使用,要节俭使用,这不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吗。
2021年8月3日晨感于花源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