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诺贝尔是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把我的财产变为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其中有一个奖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均会获得近百万美元的奖金和获奖证书以及一枚金质奖章。
明白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自然明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将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文学爱好者的眼球了。它们像绝世的佳人,被人类的好奇和神秘的面纱团团包围。许多人迫不及待的走近它们,想要目睹那婀娜的身姿、姣好的面容。我呢?也不例外。
人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人能勇敢的面对困境,虽苦,心境却能沐浴在阳光下;有的人却没有那么乐观,心境只能沉郁在阴霾里。没人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太久,为了逃出这窒息的困境,我选择了读书。选择了能读出自己心境的书。希望打开一扇开启心灵的窗。
《迷惘》是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艾里亚斯.卡内蒂的代表作。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深陷迷惘的人怎样走出困境,结果大相径庭。否则人人都可获奖了。
读此获奖作品自己的思维像在森林里迷路了,想找到出路,你的心会纠结,更多的是期盼柳暗花明。
《迷惘》使“葛朗台”的吝啬在这里复活了;“皇帝的新装”在这里上演了;人性的虚伪与狡诈活脱脱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它会将你带入一个陌生的文字环境,你也突然感到自己从井底跳了出来。眼前豁然开朗了。
也有人把《迷惘》看成是对一种类型的人的剖析,这种人孤芳自赏,到头来却被世界无情而严酷的现实所折磨,最后走上毁灭的道路。
《迷惘》的写作手法非常奇特,它采用了精神分析的写作手法。很值得一看奥!
《金色笔记》由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著,在她88岁时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色笔记》中的安娜,于濒临崩溃中寻找生活的自由感与灵魂的安宁。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奇特的还在于它的形式和形态。当把整本书读完的一刹那,作者创作的脉络才凸显在我的脑海中。这是一部约六万字的中篇小说,如果刚读一点儿就想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除非你是天才,否则就要耐心的去读。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记录。文章以她的五本笔记为主线,以安娜写的小说《战争边缘》为副线,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的文字环境。
《窄门》是德国作家纪德写的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我有一个习惯,当自己初次阅读某本书时,总会揣测书名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命名?有时,真是天壤之别。
《窄门》竟然出自圣经里的一句话,“你们努力通过窄门吧,因为宽门和宽路通向地狱,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窄路,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才找得到。”
不得不说尊教是人身的自由,然而有些人,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缘故,竟然会被教会禁锢了思想。
《窄门》这篇小说里的阿莉莎由于不堪忍受母亲的轻浮以及对父亲的背叛,决心通过窄门获得永生,然而一旦踏进了那道门槛,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人物的命运很悲催。
你终于搞懂作者的立意时,他却话锋一转将你带入了另一个境地。自己的思路总是不能跟上,一种神秘感会紧紧的裹住你的心,带你去探索,去畅游。这就是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