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父亲就已经把水缸里的水都挑满了。母亲照例煮了一大锅稀饭,中途把半生不熟的米饭用饭捞撩起来放到一个大脸盆里,呆会吃完早饭再倒饭蒸里,用灶台的余温焖熟中午吃。
大锅里的稀饭继续慢慢熬,就熬成了粥。家里那只老母鸡争气的话,敲个蛋加点白糖打散,用滚烫的米汤一冲,别提多美味了。
黎华被母亲从温暖的被窝里轻轻拽了起来,刷牙洗脸,喝蛋花汤,吃过小菜配米粥后,背起那个帆布书包,便和父亲一起到后山的学校去上学。
天还是刚蒙蒙亮,也就几分钟的路,农村快进十月的清晨已经颇有些凉意,一路上陆陆续续有小伙伴也往后山赶。
“黎华!”是隔壁上姜村的小飞,黎华的同学兼铁哥们,“你都背熟了吗?一会我们再一起练练。”
原来过几天乡中心小学要举行文艺竞赛,黎华和小飞代表源塘小学有一个小节目《你知道鸡有耳朵吗》,两人一问一答,类似相声的形式。
“早就滚瓜烂熟了,就怕你拖后腿。”黎华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拳,“咱们加把劲,争取得个奖回来。”
“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小飞得意地笑着,一手抡着书包,一手握着拳头举起向前作冲锋状,“冲啊!”便迈开小短腿往后山跑去。
教室里陆续进来三三两两的小伙伴,一般小女生都是结伴的多,还都咬着耳朵细声细语地,而男同学就风风火火多了。黎华把书包塞进那张有些年代感的小书桌,抽出语文课本便煞有其事的开始早读。
黎华同桌是伊家村的伊玉娟,原名是炉娟,而方言里玉和炉同音,语文老师就建议她改成伊玉娟了,果然文艺了很多。黎华很是佩服她作文写的好,而且长得也好看,在他们这些屁点大孩子眼里,这就是班花了,不!应该是校花。
黎华和校花之间最近有点小摩擦,原因是黎华垂涎校花的美色?当然不是!而是校花手上那个全校唯一的抽屉。黎华仗着自己老爸是学校里两个老师之一,很是有些优越感,便提出个方案,作为同桌,这抽屉应该一人用一天。
校花当然不乐意了,为了保住她的这个特权,便每天都带着抽屉上下学。这不,头顶着抽屉的校花很是风情地走进教室,小心翼翼地把抽屉塞进书桌,还用挑衅的眼光瞥了眼黎华。其实黎华也并不是很想要用什么抽屉,只是逗逗校花觉得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