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念
首因效应:和别人交往时,第一次留下的印象很重要,将直接影响今后的交往关系。虽然这些第一印象不见得正确,却会在对方头脑中形成鲜明深刻的记忆,并占据主导地位,以后要想改变很难。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这是由大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决定的。当不同的信息出现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就算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偶然的,依然按照前面的信息来解释。
比如,你给人留下守时的第一印象,就算后来总迟到,别人会以为迟到是偶然的,你依然是个守时的人。反过来,一开始你迟到几次,即便后来总是按时到,别人依然会认为你是个爱迟到的人。
一个实验
这是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设置的经典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他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男孩杰克一天的活动。
第一段文字,把杰克描写成一个活泼外向的人:他与朋友一起上学,与熟人聊天,和刚认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文字里,杰克独自回家,没有和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一个人喝饮料,被描写成内向的人。
洛钦斯让一组人先阅读描写杰克外向的文字,再阅读描写他内向的文字。另一组人被要求按相反的排序阅读,先内向,再外向。然后请大家评价杰克的性格特征。
结果,第一组人中,有78%的人评价杰克热情外向,第二组人认为杰克外向的,只有18%。
一点建议
首因效应的产生,和人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社会经历丰富,阅历深厚,见多识广,就更倾向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长久的交往中不断观察对方,建立起对对方全面、客观的评价。
但问题是,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与人交往时,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凭借第一印象对他人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成为常态。
尤其在相亲、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人们普遍会依据性别、年龄、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很多人可能会抱怨,这是个看脸的时代。然而,古人老早就说过:先敬罗衣后敬人。
因此,与其抱怨别人以貌取人,不如善用首因效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给他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1、注意仪表举止
第一次见面,尽量做到仪表整洁干净,举止优雅得体,态度和蔼可亲。整洁干净容易给人留下严谨自律的印象。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如果和对方不熟,不要强行幽默,引起误解。以真诚的方式让对方感到被重视,被尊重。
2、显露自信朝气
自信是人对自己的能力才干、个人修养、相貌等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你自己都没自信,别人怎么会相信。在交流时善用眼神,双目有神,正视对方,会给人值得信赖,积极向上的感觉。
3、讲信用守时间
不守时的人,很容易被人评价为不守信用。第一次与人见面,一定不要迟到。提前规划好行程安排,尽量提前到最好。
4、记得保持微笑
微笑传达善意和亲近感,有助于第一次交往时的破冰。但笑也要有度,注意场合和分寸。如果谈到很严肃的话题,或者气氛庄重,你还满脸堆笑,反倒会让对方产生不好的印象。
5、言行文明礼貌
对方说话时,要专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身体语言和话语给对方必要的反馈。有的话题对方不愿谈及,不要强迫追问,纠缠不休。
这也提醒我们,在评价别人时,尽量不受首因效应的干扰,不以偏概全,仅凭第一印象行事。要承认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在交往中对了解对方,多发掘对方的优点。
给别人一个机会,很多时候,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图片作者:Ryan McGuire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