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法图,一个15岁左右的少年,幼年经历母亲丧生于太平洋的飓风中,奄奄一息的他被母亲用最后一丝力气推上沙滩。此后,这惨痛的一幕令他跌入勇气的谷底,对大海深深的畏惧使他与部落族人崇尚的征服大海的壮举一次次失之交臂。不但如此,他还成为所有人嘲笑甚至怪罪的对象,作为首领的父亲曾经对儿子寄托的希望也渐渐埋藏。
在又一个飓风季即将来临的时刻,也是海洋狩猎的绝佳时期,年轻的男孩子们都早已准备好要大展一番身手。同龄人中唯一友善的一个男孩子来邀请玛法图,可是玛法图再次被脑海中的回忆画面击倒。这一次的犹豫,终于令他彻底被同龄人冷落。
“玛法图是个懦夫。”
听到曾经最友好的男孩说出这句话时,玛法图心底被刺痛了。他决心独自挑战令他恐惧无比的大海,抵达另一个遥远的海岛。 玛法图带着一只小狗和一只陪伴他的海鸟出发了。在太平洋的汹涌波涛中历经九死一生最终被洋流冲上一座陌生的小岛,而后,在小岛上开始了一连串惊心动魄充满挑战的生活。
玛法图,在族人征战大海的时候只能在家织网做矛。无数个夜晚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瑟瑟发抖,额头直冒冷汗。当他漂上那座无人小岛后,勇气伴随他一路增长,为自己和小狗寻找食物,为返程预备工具。更是在险境临到之时激发了他非凡的胆量,他在鲨鱼口中救下了自己的小狗,在岛上猎杀了一头野猪,又在打捞不慎落水的小刀时刺杀了一只巨型章鱼。最后,机智逃离食人族的追杀,一路航行漂流至故乡,他从别人眼里的“胆小鬼”“懦夫”成长为眼睛里燃烧着勇敢的火焰的勇士。从此这一段传奇般的经历成为族人传唱的勇士之歌。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阿姆斯特朗·斯佩里带着对海洋深厚的感情为小读者们生动地呈现了这个发生在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族人的故事,书名《你那样勇敢》。并于1941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作者在获奖感言时说曾担心这部作品里涉及的主题——逆境中的勇敢——过于成人化。事实证明如他当时所言“孩子们有足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去接纳不同的观点”。直到半个多世纪后,这部作品不但仍深受世界各地小读者们的喜爱,也让成人读者为之动容。
对于故事的主题——勇敢,作者没有以说教的方式,而是用真诚生动的叙述展现玛法图独自一人挑战大海的历险故事,使人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和主人公一起面对未知的未来。
读完故事,我问儿子“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
“玛法图到达无人小岛的情节。”儿子回答。
“为什么呢?”
“因为可以探险,小岛上有很多新鲜、未知的东西,很刺激。”
原来,在孩子的眼中,勇敢不是一个孤单的词,它有伙伴。一个有趣神奇的伙伴,名字叫好奇,伴随着勇气而来的好奇就像一个神奇的探险家。向外,是它带着玛法图走遍无人小岛去勘察地形,搜寻食物,寻找工具;向内,是它让玛法图认识了自己潜藏的力量,精准的眼力、迅速的反应、缜密的思考。在这位神奇小伙伴的帮助下,玛法图勇气倍增得以成功脱险,带着战利品返回父亲的怀抱。
故事于我,玛法图倾听内心的声音,忠于自我更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勇气。他面对的是吞噬他母亲的可怕大海。也是吞噬他内心的一片深不可触的汪洋。每迈出一步都不知道前面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在经历过似乎要把他撕成碎片的风暴,饥饿、干渴和灼热阳光的炙烤,岛上孤单思念亲人的日子,伴随勇气的与日俱增,玛法图坚持度过了一天又一天难捱的日子。直至有一天,那曾经令他噩梦缠身的大海终于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魔力,玛法图熟练自由地驾驭着自制的精巧独木舟穿行在归航的路上。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也有一片足以吞没自我的汪洋大海,玛法图的故事是否能激励我勇于探索未知的恐惧?在独自往返途中跟随内心的指引,疗愈过往旅程中的伤痛。当我掩卷沉思,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便站在我面前,抬眼,看见他眼中熊熊燃烧的勇敢火焰。
在此,摘录一段序言的话,以记念阅读这个勇敢者的故事:
勇敢的心,并非无所畏惧。
在一部名为《勇敢的心》的著名电影里,华莱士临刑前向神祈祷,“我很害怕,请赐予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因为他并不知道,能否在莫大的痛苦前坚持住自己的信仰。玛法图也一样,我们亦是如此。勇士,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在痛苦的磨砺前,在看清自己的懦弱后,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