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家长对下面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9点了,孩子还在呼呼大睡。
吃完早饭,感觉有点饱,要休息消化一下。
半个小时过后,开始做暑假作业。
太渴了,喝杯水;太热了,吃个冰激凌;太急了,上个厕所……
很快,午饭时间到了!
老人催不动,只能喊着:‘你还不好好做作业,看你妈下班回家怎么收拾你。’
妈妈下班问:’白天在干什么?为什么计划里的作业都没做?’爸爸加班回到家,边吼边摇着头躲回房间。”
其实不只是暑假,孩子们平时上学哪不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配方?每天早晨不管你催孩子多少遍起床,叮嘱她们多少遍抓紧时间去学校,“神兽们”依然我行我素、拖拖拉拉,家长表示:“我太难了……”。
为什么家长百般教导,“神兽们”还是不依不饶坚守自己的拖沓行为底线呢?根本原因在于孩子们没有时间管理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孩子眼中的时间是另外一个样子
孩子眼中的时间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总是提倡效率,用时间管理等工具来提高生命质量,孩子能不能意识到呢,或者多大的孩子可以意识到呢?
假如能回到过去,回到十岁,可能我对时间管理是懵的,因为孩子对于时间感知和大人们可能根本不同,所以孩子眼中的时间可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是朦朦胧胧……
2、家庭环境的原因
我家俩娃,受我这个不靠谱家长的影响,从小就过着“晚睡的人生”。因为我睡得晚,他们也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每次起床都被我各种催,做事也是拖拖拉拉不专注,总是想先玩再学习。而且玩起来永远没有够的时候,看电视能看一整天。其实我想说,这些都是大人“逼”出来的,真的不能怪孩子。
3、教育方式不当
受原生家庭或者本身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小孩方面多以说教为主,甚至说教时还伴有情绪,原本孩子对于大人所说的道理就有些懵,看着大人的情绪,为了保护自己还得把注意力放在注意大人情绪方面,所以孩子更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你希望她们懂得的事情上面,不懂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人可能说:孩子还在读小学,还小,没必要在这个年龄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真的是这样吗?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在实验研究后发现,孩子从5岁起会区分空间次序和时间次序,6岁开始对短时距知觉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逐渐提高,7岁则开始利用外部时间标尺(时钟、沙漏这样的时间测量仪器),8岁的时间知觉能力近乎于成年人。
孩子们做好时间管理,将来她们可以对自己有限的精力进行有效的分配,提高效率,同时感知时间的属性,感受生活的张弛有度,所以给孩子们做时间管理启蒙,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正确的帮助小朋友管理时间呢?
家长引导
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重点是通过我们的引导使孩子们真正能够主动管理自己的时间。
首先,带孩子一起感知时间。
这个部分最起码要学会看时间和写时间,看时间要重点教会他们看钟表的方法,秒针、分针、时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要搞清楚,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顺时针、什么是逆时针,之后就能够过渡到记录数码表、阿拉伯数字标识的表、无任何标识的表等等,剩下的就是感知时间。
1秒是什么样的,1分钟能做什么,5分钟能做什么,1小时能做什么,2小时能做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小事试验起来,比如1分钟穿衣服,5分钟跑步,1小时画画。
通过把时间数据图表化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我自己本身在做时间管理,也常常会让孩子看我的数据图表,她也能看得懂哪些事项用时多,哪些用时少。
让孩子感知时间的流动,知道不等自己的时间能做什么,增强对时间的掌控感。
其次,学会把时间分段
我一向是不提倡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的,即使是成人也没有办法那么精确的掌控时间,但我们可以给时间划分区域。一天之中,划分成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样几个大块,每块完成什么,每块的具体任务可以互相交叉。
比如早晨,需要完成锻炼身体、早读、早餐几件事,依据每天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调整顺序,分配时间,不至于把自己完全拴在框架里。
最后,通过奖励推动
一切行动的最佳动力,是我需要、我想要,而不是我应该、我必须。有足够多的渴望,才能有足够多的动力。而作为孩子,什么才是他最渴望的呢?那一定是:玩。
在这里不得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时间有魔法——给孩子的第一本时间管理书》。
全书将近80个互动翻翻,小朋友可以和小主人公涂涂一起从认识时间、感受时间,到各种生活场景演练,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时间管理的概念,轻松有趣不说教。
同时,文中介绍了4种切实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每个方法都像一个小游戏,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将它们根植在自己的脑海中。
比如时间存折(说明:原本计划用40分钟收拾玩具,而小朋友只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他节省出来的10分钟就可以“存入”时间银行)
时间存折还可以与时间计划配套使用。
比如原计划用1小时收拾玩具,可小朋友用了半小时就做完了,那节省下来的半小时就可以存储在时间存折里,等他想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把时间取出来。这样,小朋友就会明白节省下来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提高内驱力,让他越来越喜欢这件事。
榜样的力量
要求孩子的事,最需要身边的人做榜样。
不管是时间管理,还是事件管理,在需要孩子做好前,自己先做到,孩子才会相信她们也能做到!那么家长最少应在下面两个方面以身作则:
家长必须要有契约精神
定下的约定就要执行,自己订下的时限要完成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完成。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我小的时候,妈妈每次说“一会儿”“五分钟” 基本上都是30分钟到2小时,这就让我产生“时间的弹性非常大的”错误潜意识埋下了根,但实际上我发现,时间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可以无限延长,于是我就变成了爱磨蹭拖延的“小蘑菇”。
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现在是全民捧手机时代,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家长在家闲的时候不是打游戏就是刷手机,孩子们怎么能一回家不想看电视或者打游戏呢?她们还能按提前做好的时间计划先写作业后玩耍吗?
环境是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个不注重时间管理的家长一定会阻碍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狠下心来装装样子做几天或许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但长久之后又会打回原形。孩子最终会长成我们自己的样子。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也许现在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应对都只能看到孩子沉迷于电视、沉迷于玩耍,但是请别忘了我们小时候也是一样一样的,他们犯的所有错误我们都犯过,因此也不用太焦虑。最终一定会有一些事情让孩子觉醒的。犯错误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没有切身的体验去建立概念,是松散而无用的,最终能够留在孩子性格习惯里面的东西一定是他哭过痛过乐过的直接体验。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王金及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谢蓉
黄帽:金鑫
绿帽:曹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