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达成今天的跑步目标,朋友发来消息,问我在干嘛?我便直接将刚刚完成的跑步数据截图发给她,她笑,“还是你厉害,坚持得真好!”
其实,不是我厉害,只是,当目标有了某个信念的加持,坚持下来便不是那么困难了。
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天生的跑者,想想二零零九年,我刚开始启动锻炼计划时,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一次跑这么远的距离。
想想那时候的我,真的可以用“弱不禁风”来形容,因为心脏的原因,走路的速度稍微快一点,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那一年的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爬泉州紫帽山,这座海拔仅四百多米的山脉,虽然速度很慢,还没爬到一半,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那颗心更像是随时会蹦出胸腔,而身边的人儿却是那么轻松。
虽然最终,在他俩一拖一跩之下,我勉强爬到了半山的亭子里,回厂里后,过了好几天,我才缓过劲来。那一趟紫帽之行,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冲击。
对于一个很是向往户外的人来说,我意识到,想要陪着他俩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身体素质必须要加强。
于是,暑假结束回到小城后,我便启动了一个时间线拉得很长的锻炼计划,我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锻炼也要一步一步地来,慢慢加码,循序渐进,再加上时间的累积,才会看得到效果。
所以,我最初的锻炼计划,是从走路开始的,对的,就是慢走,每天慢走半个小时,到慢走一个小时,再从慢走到快走。
我不记得每一个阶段花了多长的时间,我只知道,一切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程度来调整。
渐渐地,我试着开始慢跑,刚开始一公里都跑不完,我就跑一段走一段,如此反复,慢慢地,跑步的距离越来越长,穿插的走的距离相应缩短。
到二零一八年,终于,我可以一次性跑完三公里了,我就让自己保持每天跑三公里的节奏,除去小日子,那一年一共跑了六百公里。
前年开始挑战半程马拉松,到去年,一共完成了四次“半马”,这个数据,对于跑步达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于我而言,却是了不起的突破。
这些年里,一次又一次地迈出我锻炼的脚步,不仅有了一些数据的叠加,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坚持跑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在跑步时,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呼吸、步伐和节奏,也可以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欲望和执着。
跑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平静和喜悦,也可以领悟到无常和涅槃。
赫尔曼·黑塞是一位著名的德国作家,也是一位热爱跑步的人。
他在《荒野之狼》写道:“我不是为了跑步而跑步,而是为了感受生命的流动,为了感受自己的存在,为了感受自己与大地和天空的联系。我不在乎时间和速度,我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跑步让我忘却了烦恼和苦闷,让我体验到了自由和快乐。”
于是明白,跑步中的每一次坚持,都像是在与自我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通过跑步这项简单而又深刻的运动,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经验,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勇敢,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启发心灵。
所以,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跑步确实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70)篇1205字,累计841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