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毁三观”一词从网络上流传开来,以此为题的案例便层出不穷。可是,时隔多年,我们大部分人对三观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三观是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什么样的三观才算健全的?如何树立健全的三观?却鲜有人问津。
在《大学》的“八目”中其实对三观已经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格物致知——世界观:也就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物,建立客观的认识;正心诚意——人生观:在走遍了大江南北,经历了花花世界,尝遍了人间疾苦,看透了世态炎凉之后,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观: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修身成圣?成家立业光耀门楣?还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
先说说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分为“对内”和“对外” 两个角度,对内是指对自我的认知;对外,就是一个人看待世间事物的态度。自我认知能力低下的人,认识事物的态度也是狭隘和偏激的,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讨论某个问题时,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无论你换到什么角度,无论你用尽案例和数据证明,你们也无法达成共识,对方始终固执且偏执的持一个偏激的观点。
例如,一个经历了“杀猪盘”的女孩,周遭的人都已识破她所遭遇的骗局,亲戚朋友等等无一不劝慰她当机立断,她却一意孤行的认为,男孩对她是真爱,男孩在为他们的未来努力,男孩需要时间。她不但不会回心转意,反而认为大家都在阻碍他们,甚至认为闺蜜在挖墙脚。
再如,你用心良苦的劝说一个大学想要辍学的后辈多学点专业知识,多了解一点历史,去看看大城市拓宽一下眼界,不要急于辍学走入社会,这样对清晰的认识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对人生的规划也有帮助。他却偏激的认为“读书无用”,什么知识文化,什么学历“学力”在金钱和关系面前,都不值一提,凡是都得“向钱看,向厚赚”。
说一个身边的案例。
17年秋天的某周末,我们服务的甲方现场传回污水处理数据监测异常,那天碰巧我在单位,负责运营的合作伙伴却在工地,我就迅速联系了我们在甲方当地聘用的联络员请他前往现场查看。
联络员的工作比较简单,就是负责定期按检查清单在A地各甲方现场查看污水处理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所以只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并通过检测仪器远程向我们传回检测日志即可。这位联络员是人资的同事招进来的,30岁,大专文聘,据说老实本分,但外观自信,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A地,就连新城区都没去过。
联络员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传回了近期日志,我发现日志记录日期不连贯,中间差了一天。我请联络员稍等,我查询一下检测日志不连贯的前后几天公司的总运营日志。就在这时,公司监测仪上响起了故障警报,是联络员远程报的障碍,而同时我也发现不连贯的检测日志是由于我们派人定期检修后日志没有上传完整造成的,而监测数据异常也是由于检修后造成的暂时性问题。我随即联系了联络员,请他取消报警,并说明了原因,可无论我如何向他说明数据异常的原因,他却坚持认为一定是设备故障造成的,他并认为自己这是负责任的表现。
按照规定,如果设备障碍,需要甲方跟我们以及设备厂商三方到场进行现场排查,况且项目还在试用阶段,由于这种小问题让甲方大动干戈是有弊无利的。可无论我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联络员坚定的认为就是设备故障,而他是负责任的行为。在此,我想特别申明一句,联络员不懂设备原理,所以他无法从正常运转的设备上判断是否是障碍,除非设备停转。
为此,我通过电话跟他一直争辩解释到半夜十一点,座机话筒都滚烫了,而他也一直在现场跟我嚷嚷,搞得甲方的保安向其综合部报告,甲方综合部办公室主任亲自打电话问我们是否出了事故,而与此同时我另一边耳朵却在听联络员嚷嚷。
最后,以我向他保证所有问题由我承担而结束争执。而我们的联络员,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我们没有对他进行任何的责备,也没有进行任何的问责,更没有进行任何的考核的前提下,他却在公司群内满腹牢骚跟怨言,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觉得他的抱怨没有人理会,直接跑到甲方那边去添油加醋的诉说一通。而事后,我和负责运营的合伙人专程上门向甲方致歉,说明并非事故或障碍,而甲方全程一脸质疑。
事后,我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为这位联络员的“认真负责”感到庆幸,还是该为他的固执感到悲哀。
是的,他作为一个联络员,尽到了他的职责,而且很负责。而作为一个职业人,他的认知决定了,他这辈子的职业生涯的顶峰就是一个联络员。而他狭隘的世界观,导致他的合同只签了一年便不再续约。
事后,我跟人资的同事讨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他如此的固执偏执?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的认知,以及他从小到大未曾离开那个小县城的经历,导致了他的偏执与狭隘。
大专文聘,也许有的人会说学历不代表一切,是的,学历只代表学习能力。大专文凭至30岁没有再升本科,在现在专升本基本必过的年代,至少说明了没有学习欲望或学习能力。一个没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的人,认知能力能高到哪里去?又会有人说,也有没读过书但见识广泛的,当然有,但一个30岁了连新城区都没去过的人,你能指望他的见识能有多广泛?
你的知识结构及层面,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你经历世界的阅历,决定了你看待世物的态度。
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也并不能代替阅历,而学历中获得的知识,也并非就是一项谋生技能,但是,学历间接给我们带来的是多角度发现世界,看待世界,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人的认知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个层面,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个层面,知道自己知道;第四个层面,不知道自己知道。
而相对的,健全的世界观也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第二个层面,是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第三个层面,是既能理解,又能接受;第四个层面,是不但能理解接受,还能求同存异,立补制衡。
我们的“杀猪盘”女孩,辍学大学生,以及联络员,在个人认知上,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层面,而他们的世界观,也相应的处于既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层面。
“杀猪盘”女孩不知道什么是“杀猪盘”,也无法理解闺蜜的貌似“挖墙脚”的行为是在为她着想;辍学大学生也不知道这个世界除了钞票,还有个人价值的提升,他也无法理解什么是个人成长和精神趣味;而联络员也不知道什么是“可容范围异常值”,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全公司的人都不理会他的抱怨。
树立健全的世界观,其实古往今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方法,比如前文提到的“格物致知”,原文译为“认识、探讨、研究天下万事万物,了解和掌握其静止、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现状及常识”,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做,“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大白话其实就是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多走到大千世界中去用所学的知识印证世物,尽量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所接触到的人和事。
“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个很重要和内容很丰富的概念。任何一件东西或一个对象,包括人和事及现象,大至宇宙天文,小至微尘蚂蚁,实至山水花鸟,虚至道法天极,均可以被认为是物。因此,实际上,物所代表的,就是客观世界,是除观察者和学习者自己之外的所有一切事物。所谓格物,也就是深入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意思。不了解客观世界,则无异于是一个心智上的瞎子。只有格好了物,人们才能够更进一步达到致知。
而致知是读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知识呢?按照教育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部分。中等教育,作为认识事物的基本知识,可分为: 1,一般自然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 2,一般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语言,文字,历史,哲学等等; 3,社会文化知识,如社会结构,礼仪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等; 4,管理心理学,社会动力学等等;而高等教育,根据个人发展的不同,可分为: 1,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大的经济学科; 2, 工商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等专业经济学科; 3,市场营销学,管理会计学等等具体专业学科; 4,其他各种相关学科等等。其实相对应的就是小学到高中阶段以及大学以上阶段。
按照DISC的四种人格,在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早在明朝,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便有所记载。
心肺对应十二地支是申,️而心五行属火,所以道家又把心肺比喻成一只火炼的猴子,这也就是心猿的由来,我们《西游记》中D型人物的代表——孙悟空。古人认为,要去经历,去游历,心智才能健全,所以,孙悟空别名孙行者。行者,跟格物致知中的格物不谋而合,就是要走出去看世界。因D型的人总是很强势,在自己认为对的观念面前尤为固执,所以,要达到“求同存异立补制衡”就更加需要多走走,多看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便能发现自己所坚持的,是否是有益的,客观的,正确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大学时目标就非常明确,立志一定要去瑞士,因为他认为瑞士福利非常好,有着明确目标的他,拥有着强大的动力,想尽办法要出国。最终他实现了愿望,去了瑞士,可前不久我们却在国内的一个论坛上相见,我好奇的问他为什么回来了,他答道“别提了,我真蠢,到了瑞士才知道,福利好是因为个所税交得高!”所以,即便强如孙大圣,也曾悔为天宫吏,行者须经八一难,方成正宗斗战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