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知行合一”这四个字,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明知道这四个字的力量无穷,却怎么也做不到。
成甲在他的知识管理系统理论中,提到我们不能践行“知行合一”这个标准,是因为没有反馈啊。
那我们就来说说反馈这件事吧。
今年的七月和九月,我分别报了两个写作培训班。
A班是一个大课群,老师在每周进行一次大课的讲解,然后布置作业,大家在下次课前完成上交,群内有交流,但对于写作本身的交流比较少。
B班是一个写作打卡群,每天都有写作打卡内容,无论多少,都要坚持在一个小程序上写,老师经常会翻看点评,大家互动很好,交流很多。
我相信两位老师的写作水平,应该都是出色的,他们对文章的讲解,都让我觉得干货满满。但与我,却更喜欢现在的这个写作打卡群,原因很简单:
有互动,有反馈啊!
我知道我没白!忙!活!
最近看了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感这七个习惯的真理所在。先来看看这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
习惯六:综合综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是不是觉得实在是简单到不行的真理。简单到我们竟然忘了自己原来早就知道这些道理却几乎没有去做。
可就是现在,重新知道了这些道理,我们就能顺利去做了吗?就能做好了吗?
我想不能,也许坚持一天两天,问题不大,但像作者说的,作为原则,坚持一生,如何起步?尤其是自我修炼的原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反馈慢,怎么坚持呢?
今天就给大家安利一个小习惯,每天一小时,“知行合一”不再难。
每天记录自己的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就是对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进行反思记录。可以晚上,也可以早晨,可以记录事件,情绪,做的好的方面,做的不好的方面,可以改进的地方,每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些逻辑的相关性是什么?总之,只要是有启发,深思考的都去记录。
记录反思日记前,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目标能更好的让我们在日记中有对标的标准。
比如我看完七个习惯后,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尽量按照七个习惯原则做事,可是谁来告诉我做的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改进?原来很难找到反馈,但现在,反思日记给我反馈。
我在反思日记里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这这事情和我想养成的七个习惯有什么关系,怎么做,如何改进才能更加靠近这七个习惯?
最近,我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最近接受的一次外部检查中,因为部门内部人员和检查人员的沟通出现了不顺畅的环节,需要我出面调解,在了解事件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是检查人员不讲道理,可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利,我们又必须听从,我进行了周旋。
但在这件事情的当日反思上,我这样写到:
如果接受检查的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是不是检察人员就不会为难我们了,而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好,不仅仅是考虑如何应对检察人员,关注的重点错了,又怎么达到双赢的效果呢。如果我们的基础日常工作非常好,检察人员也会很放心,很容易达到双赢啊!
所以,这个日记可以让我清醒的知道,我的行为,和我想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其实反思日记的原理很简单,人都是需要正向激励机制的动物,就像我参加的写作打卡群,每个人写完一篇文章,大家都可以查看,点赞,留言,点评,所以大家的热情都很高,也就容易付出行动。付出行动后,个人写作能力无形中自然得到提升,那么关于写作本身的正向反馈又能促使大家更好的输出,形成正向循环。
那么在没有外部力量反馈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就自己给自己一个力量,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这个反馈,就是每日反思日记。
记录反思日记的每天,也是自我洗脑的过程,每天的对标,都会强化自己关于目标的理解,长期坚持,我们将形成一个无比强大的核心系统。
我已经开始记录了,而我的目标就是七个习惯,做到“知行合一”,从记录反思日记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