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朗读,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遥远到要用十年来丈量。那时我还只是个小学生。早晨拿起课本,或者是在语文课上,全班几十个小孩子,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得好的标准,是声音整齐洪亮。我记得那时候读得好认真,生怕因自己读错了一个字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小时候认为,朗读的时候使出洪荒之力,放大音量,就会显得特别深情,所以朗读比赛上,大家一个比一个声音大。长大后才知道,越是阅历丰富的人、有故事的人,朗读起来越是不那么刻意地用力,看似轻描淡写地就把人带入了某种情境,有点儿像是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入到骨子里的深情,哪怕就是轻轻的一个“啊”,也是惊天动地。
后来上了中学,再也没有过这么认真地对待朗读了。再后来,就再也没有朗读过了。从来都没有问过为什么,因为我就从来没有把朗读当成过一回事。在一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当看书都成了挤在夹缝中的心灵慰藉,朗读,可能真的要靠情怀了。
之所以说起朗读这件事,是因为最近一个口碑极好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我原本不相信朗读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我听着朗读者的声音,竟然感动得饱含热泪。感动并不因为他们朗读得多么生动,而是感动那文字背后朴素却深情的故事。虽然我的阅历并不甚丰富,但是终究能听得出那一字一句的情感了。或许只有当人们拥有了这种能力,朗读的意义才愈见深刻。
“我遇见你,就像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都终将彷徨着。你是我独一无二的。我将永远多么多么地喜欢你。”
我原本还以为,这么美好的文字,看一看心中就能生出一种感动,这便足够了。但是我听着朗读者的朗读,也忍不住读了出来。很久不朗读,蓦然在不与人讲话的时候听到这样一种自己的声音,心中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朗读与看最大的不同,在于朗读将这原本是虚无的感觉变成了一种真实,一种听得到的真切。动用的感官越是丰富,感情表达得也越是浓郁。看到的,说出的,听到的,才是真的。
《朗读者》之所以评分这么高,不仅因为我们被感动了,也是我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心中那一点情怀又重新被燃起;但是我知道,它的收视率想必并没有那么高,大概因为我们渴望情怀,但是自己心中却还没有足够的情怀来支撑自己的渴望。
可是那又如何?只需要有那么一点儿情怀在,生活就会因此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