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兴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做自媒体。对于自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原创内容,这就需要花钱来收稿,于是带来了写作的红利期。
很多人看到这个红利期之后,就想尝试着去写写看。特别是那些经常看书和有很多行业经验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定的积累,写起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真的写起来之后,才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这个内容有很多的想法,大有可写。结果写着写着思路就断掉了,没有办法让它们都连起来。这是因为这些想法都是碎片化的,缺少相互之间的关联,从而无法组成一个整体。另一个是有了写作方向,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于是去网上搜索、到书上查找,写一篇稿子常常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写出来的内容更像是东拼西凑的东西,无法达成稿件要求。相比成本,这样的写作收益太小了,根本不值得去做,最后也就放弃了。
最近,我也开始尝试去写一些内容,并加入写作投稿的行列。但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红利期才挤进来的。我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我不喜欢早九晚五上班族的生活。早上要早早的出门挤地铁上班,晚上到家后基本就黑天了。遇到晴朗的好天气,也不能出去享受,只能在公司加班。一点自由都没有,所以我想通过写作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不试过怎么知道行不通呢);第二个目的,是想把我看的书,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整理输出。把积累的碎片化知识,串成系统。这样在以后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顺畅。
为了更好地写作,我去看了写作相关的书,也报了写作的训练营。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我看的是《金字塔原理》和《完全写作指南》。
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到金字塔从上到下,第一层是最重要的主题内容,也就是我们要表达的主题;第二层是次一级的内容,目的是用来支撑第一层观点的;同理第三层是次次一级的内容,用来支持第二层的观点的。
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出最终观点是什么,也就是主题是什么;当我们抛出这个主题时,读者会对这个主题产生疑问,于是要在第二层来回答主题所引发的疑问。同理,第二层的回答也会让读者产生疑问,那么就要在第三层回答第二层引发的疑问。如此循环直至没有疑问产生为止。
举个例子:
最终观点是我的苹果好。引发读者的疑问是“你的苹果好在哪?”
第二层给出回答,大、红、圆;再次引发新疑问,为什么大红圆好?
第三层依次回答疑问,为什么大好,为什么红好和为什么圆好。
如果这三个问题依然会引发读者的疑问,那么就要继续解答下去,知道没有疑问提出为止。
这样做之后,就能够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
在《完全写作指南》中,作者给出的写作方法有六个步骤,分别是:
1.明确写作目标:也就是我们想要写一篇什么文章
2.确定读者:这篇文章的读者是谁
3.头脑风暴总结出中心思想:发动脑洞大胆的设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4.组织内容:对想到的内容进行排序,整理
5.写初稿:打草稿
6.修改:一直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些步骤可以打乱操作,可以从任一阶段开始。当然要除了第六步以外。在这六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也是第六步,也就是通过不断地修改,完成出一篇好的文章。
在写作训练营中,我学会的方法叫万能写作法。
核心有三个部分:观点、案例、总结。 也就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写作时,先说观点,再说案例,最后总结。
这三个部分组成了文章中的一个单元模块。如果是一篇短小的文章,那么一个模块可能就够了。如果是一篇较长的文章,那么就需要多个模块,然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个单元模块就好像一块积木,而较长的文章就像用多个积木搭建的房屋一样,形成一个整体。
这三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于是,我将他们进行了一个整合。整合之后,是这样六个步骤。
1. 确定主题:也就是我们想要写的文章方向是什么
2. 根据主题可能引发的疑问,进行头脑风暴或者进行任意的头脑风暴
3. 对头脑风暴的内容进行排序整理,形成金字塔结构或思维导图
4. 确定读者:根据读者来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述
5. 写初稿:根据思维导图,先说观点,再说案例,最后总结。
6. 修改:对观点进行增删,对案例进行调整完善,各模块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过渡方式有转折,因果,递进。
这六个步骤,除了第六步,也可以从任意一个步骤开始执行。
这样整合之后,就可以解决开头所说的问题了。如果是各个碎片想法,那么,可以先把它们完善成写作模块,再来找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将他们连成整体。如果是有主题,不知道该些什么,那么就按照这六个步骤来进行思考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