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历史眼光洞悉中华民族发展脉络,鲜明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既是对百年党史、千年民族史的深刻总结,更是指引新时代前行方向的精神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唯有凝聚万众之心、汇聚奋斗之力,才能在惊涛骇浪中把稳航向,在攻坚克难中开辟未来。
一、以团结筑牢民族复兴根基
团结是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从抵御外侮的浴血奋战到建设家园的热火朝天,中国人民用一次次并肩前行的实践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开发了广袤的疆域,共同书写了“多元一体”的文明史诗;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各族人民手挽手、肩并肩,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长城,让“中华民族”的旗帜在硝烟中愈发鲜艳。
进入新时代,团结的内涵愈发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从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共商国是,到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携手领奖;从海内外侨胞共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深情告白,到抗疫一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生死相依,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14亿多中国人民如同“众星捧月”般围绕在党的周围,当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拧成一股绳,任何风险挑战都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终将被众志成城的力量踏平。
二、用奋斗书写时代发展答卷
奋斗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阶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从“两弹一星”的惊天巨响到“嫦娥探月”的飞天壮举,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到雄安新区的拔地而起,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浸透着奋斗者的汗水,闪耀着奉献者的光芒。奋斗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征程,它意味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磨砺,意味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坚守,更意味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担当。
新时代的奋斗者们正在续写着动人篇章。在工厂车间,工匠们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打磨精度;在田间地头,新农人用科技赋能让土地焕发新生;在科研院所,青年学者日夜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在雪域高原,援藏干部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的征程。这些奋斗者如同一颗颗螺丝钉,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新时代的奋斗者们,既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更是幸福生活的享有者。
三、以团结奋斗开辟复兴新程
团结与奋斗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没有团结的奋斗是散沙一盘,没有奋斗的团结是纸上谈兵。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抗击疫情”的战略成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团结奋斗的内在逻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愈发复杂,但团结奋斗的信念从未动摇。无论是应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还是攻克国内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都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从“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担当,到“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执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终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团结奋斗中变为现实。
集安市台上镇人民政府刘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