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荟荟众生,世间道统千万,佛并未独一,众人未必一定要去信佛,但“佛性”众生却皆存。
何为佛性?
《 涅盘经 》曾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
于我而言:佛性?佛性本存万物。灵智未开,蒙顿之气未散,生而为人,天之所造,地之所载。而佛性,如我而言也如佛法所言三千世界。
三千泛指无限世界,于佛典之宇宙观中,三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领域,故又称一佛国。
而佛性,皆存,皆立,如今每人佛性虽微,而荟荟众生,却可生于佛国。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而无二之性恕我拙见可视为守一之心。一心而始何谈善恶,何来非常非无常。
世间本无无上法,心性使然罢了。
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觉悟之性。
众生为凡,怎可提永。而世间大道三千,佛法中也曾有言:十方世界。这一沙一叶都可蕴三千世界。弹指刹那众生依旧未觉三千破灭。
而往日路途皆存心中,每一步,自身清楚。而往事暮暮皆历于心。而人心,难以守一,而守一的“一”是为何?
近日又观得姜子龙墨竹,简单如一的水墨之竹,却道尽这半世生平。姜老师已竹入道,何尝不是佛性使然,墨竹之中的意韵,流转而出屡屡佛性,亦让我见到弹指刹那,三千生灭之意。看到韶华易逝,年华轮转。不禁叹到:众生种种,终是逃不出轮回。
而佛性如何,枯坐数日我依旧未悟?你可悟得此意?
文: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