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地上地下。但是不曾听说过: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前者说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后者所强调的是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
初一“僵”,是指的孩子的学习思维模式比较僵,也就是说思维比较单一或者模式化,不具有发散性,这是由于小学时期的学习模式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小学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有些知识即使死记硬背也能记住,考个差不多的成绩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小学的时候,老师基本上是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对孩子的思维要求相对简单。老师在课堂上教了蒸馒头,做的练习题就是蒸馒头,而初中就不一样,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蒸馒头,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可能是包饺子、炸油条、烙馅饼,对孩子的思维发散性要求特别高。
因此,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在平时教育孩子或者辅导孩子时,要教会孩子改变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多独立思考,发散性去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在小学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多独立思考,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多问为什么,才能更好的转化到初一的学习中去。
初二“忧”,一方面是因为初二是分水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因为初二是孩子问题多发期,也被称之为“初二现象”。作为家长更多的是担忧,不仅担心成绩,还担心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逆反、厌学、逃课、早恋等青春期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对孩子的注意力不能仅限于成绩上,更多的是孩子心理和状态上,改变对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对沟通,多用心交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及时发现孩子的“初二现象”所暴露的问题,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有问题及时反映,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度过“初二现象”时期。
初三“熬”,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那就是心里的煎熬,因为初三要面临着中考,学习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学习科目比较多,还要新加一门化学课,学业负担更重。和学业负担相比压力更大的是升学压力,众所周知现在中考要分流,中考升学率其实比高考升学率还要低,压力更大。
面对如此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对孩子们来说那就是一年的煎熬,稍有不努力可能就没有学校可以上了。我们家长索要做的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虽然压力可以变动力,但是压力太大也容易把孩子压垮,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我们平时要对关心孩子的生活,多照顾孩子的情绪,不要对孩子过多要求指责或批评,不要只关心孩子飞得远不远,更要关心孩子非得累不累。发现问题和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起想办法,给孩子制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不要让孩子时刻感到有压力,努力就好。
总之,初中三年孩子所处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孩子的后盾,帮助孩子平稳走过初中三年,顺利进入高中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