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失眠、焦虑?入秋时节不妨泡泡脚

  转眼间中秋已经过去1个多礼拜,我们也迎来了24节气的秋分时节,《春秋繁露》里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正好位于立秋到霜降九十天的中间,意味着深秋还未真正降临,但太阳渐渐南移,白天暖和,早晚凉快,昼夜温差增大;

  阳气渐弱,阴气开始凝重,习性蛰居的小虫耐不住秋风的寒意,早早藏入洞穴之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闭,以防寒气侵入,一觉睡到来年惊蛰,听到雷声之后,才睡眼惺忪地从洞穴里爬出来……

  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深藏玄机,适者生存,违者消亡,恒久不变。

  这个时候开始,用温水药浴浸泡至脚踝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人体的精气逐渐往“内藏”方向引导,对人体是百利无一害。

  今天就我们一起听听李利敏医师给我们说说入秋后用足浴养身的种种“门道”。

  沐足有什么好?人的足部为人精气之根本,足三阴经(肝、脾、肾)起于足,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止于足,双足穴位是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贯穿上下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故中医指出养人需养足,足健康则人长寿。

  中药沐足是经过中医临床多年实践的结晶,利用内病外治原理,药物透皮吸收疗法,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强全身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从而调整内在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外治法。

  首先,中药沐足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提高皮肤组织温度,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增加了水合作用以及足部皮肤通透性,从而使得皮肤容易吸收药物离子,增加药物的血液浓度。

  其次,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脏腑的升、降、浮、沉等方式布散于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及病灶部位,通过选取不同配伍的中药进行足浴会发挥不同的药物功能。

  第三,足部存在各种反射区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可以客观存在于足部反射区上,通过对这些反射区进行适当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足掌上密布着许多血管,用热水洗足能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足部更多的养料,使足、腿部新陈代谢旺盛。

  热水有温和的刺激作用,由于足掌上无数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刺激足心上的神经,加上中药的独特作用,更可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不仅能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还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劳。

  其实足浴我们都不陌生,甚至在某宝上都有专门的电子沐足桶沐足器可以购买使用,也有很多做好的沐足药包。

  虽然质量和口碑不一,不过胜在简单方便。李利敏主任指出,沐足其实也可以形式简化,虽然效果不如中药药浴,可是热力到位,效果也会有。

  例如单纯用盐,用白酒,用姜水等来做沐足的药液。

  注意事项我们也应该知道沐足的时候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细节,往往沐足无法发挥它的功效。

  第一,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

  既防止水温过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凉水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而有利健康。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第二,足浴的时间在20-30分钟为宜。

  足浴时间内水温要保持,尤其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第三,足药浴时,如给予足部以适当的物理刺激。

  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第四,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

  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饭前足药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第五,足药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有的病人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第六,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第七,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如足癣病人,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

  同一家庭成员,最好各自使用自己的浴盆,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第八,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眩。

  出现上述症状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第九,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

  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小孩(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对温度感应迟钝者(应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就不适合足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