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大人晁错府上的管事?”袁坤转到老者身前,“袁大人的死跟你有关?”
“对,袁盎是死有余辜!”老者冷冷地说。
“放肆!”袁坤厉声说道,“你就不怕我立即杀了你吗?”
“要杀要剐,随便!”老者毫不畏惧,转而激愤地说:“想我们晁大人,心系汉室,忠心耿耿,为了汉室江山稳固,提出了“削藩”的主张,这本是解决朝廷后患的英明之举,却被那帮宵小曲解成别有用心。如果不是袁盎进谗言,晁大人怎么会那样冤枉地死去?”
晁错和袁大人之间的关系,人所共知。袁盎是文帝刘恒身边的近侍官,晁错是太子刘启的老师,两人政见不合,相互看不上。有晁错的地方,袁盎就不会出现,有袁盎的地方,晁错也不会出现。
文帝去世后,景帝继位,晁错做了御史大夫。彼时晁错为了削藩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故意罗织政见不合者的罪名,从而排除异己,袁盎也在他所列名单之上。他派人查核袁盎任吴国丞相时接受吴王财物的事,并将袁盎判罪下狱。后来景帝下诏将其赦免,袁盎被降为平民。
吴楚叛乱后,晁错提出,袁盎任吴相时曾说吴王不会反叛,现在吴王真的造反了,袁盎肯定是知情不报,应该治袁盎的罪。
晁错的削藩令,让各诸侯王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对晁错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当朝廷的大臣们开始商量削减吴国地盘的时候,吴王刘濞害怕以后削减起来没完没了,于是就借机发动叛乱了。但是要能联合其他诸侯跟他一起反叛,得有一个一呼百应的口号,于是“清君侧、诛晁错”就成了他们反叛最好的借口。在“清君侧、诛晁错”的号令下,胶西、胶东、济南、楚国、赵国等诸侯国纷纷先杀掉汉朝派来的两千石以下的各级官吏,然后一起发兵西下。
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汉景帝,此时一见这天下大乱的局面,不由非常紧张和慌乱,也十分希望有除晁错以外的文臣武将给他出谋划策。而晁错要治袁盎罪的消息传到了袁盎的耳中,袁盎紧急求助魏齐侯窦婴,说是要向景帝献策,得到窦婴的引荐,见到了汉景帝。景帝屏退左右,只留晁错一人,袁盎说,此话只能对皇上一人说。景帝最后让晁错也离开了,袁盎这才说:“吴王之所以谋反,就是因为晁错,当今之计,只要杀了晁错,向吴王表示歉意,吴兵就可以撤回!”
景帝也知道杀了晁错,吴王不一定会退兵,但是,可以缓解暂时汉朝兵力不足的问题。诸侯起事,是杂牌部队,打不了长期的战争,汉朝只要能坚持下去,必定能取得胜利。于是,景帝只得忍痛割爱,把自己的老师腰斩于长安东市。
“如果袁大人不去给皇上出除掉晁错的主意,只怕早就死在晁错手中了。”袁坤反驳老者道,“晁错的削藩令过于冒进,除掉晁错应该不是袁大人一个人的想法,恐怕也是皇上的想法。皇上如果不是这样想的,袁大人的意见他怎么可能采纳呢?他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不管怎样,袁盎已死,虽不是直接死于我手,但也算替晁大人报了仇了!”老者叹了口气说。
“不是直接死于你手,此话怎讲?”
奇帆齐微课 22年度年度营第210篇,150字,共3189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