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大多数人对于“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有一种偏见。
我特别想写一写这位老人,还有她的孙子。
之前在《老人给吃的,要不要接?》中有写到她,给芭蕉的小区奶奶。
老人算是小区遛娃地的常客。每天早上去到那里,总能在人群中看到她。偶尔我弄到很晚,十一点出门,一般就空无一人了。
每次见她都在和周围人闹嗑,交流育儿心得。无论是年轻妈妈,还是岁数相仿的老人,都愿意和她玩到一起。她可算是大家的老闺蜜。
第一次遇见老人,就给人亲近感。她常带笑容,非常朴实,和孩子说话和颜悦色、流露善意。她孙子好像三周多,在孩子堆里像个大哥哥,带领他们玩成一片,不需要太过看管。
老人手里常带着玩具,有小朋友想玩,老人总会欣然递给他。小男孩有辆脚踏车,深受小朋友喜爱。空置时,常有小朋友去骑一骑。一宝也骑过一次,只是坐上去没几秒就闹着要下来,想要蹲在地上转车轮子。
如果当时小男孩在骑,又有小孩子想玩,老人会问过他,“给弟弟骑一下好不好?”有时小男孩会站起来去玩其他的。有时他会继续骑着,“哥哥还想再玩会,待会儿再给你骑好不好。”老人轻声对孩子说,“你玩这个好不好。”然后把手里的铲子递给他,弟弟接过铲子,就不再想着骑车的事了。
有时遇到好几个小孩争抢着一个玩具,老人就在旁边循循善诱教大家要学会分享,一起玩。
那次一宝玩脚踏车,还发生过一点小插曲。
有另一个老人,也是遛娃的常客。见过几次,但没说过话。她面容姣好,在老人里面算是比较有气质,总是一副笑脸。她家孙子好像比一宝大几个月。
当时一宝蹲在地上转轮子,她孙子走过来就要踩脚踏板。我用手护着以免踩到一宝走,但并没有离开。老人跟在他后面,全程没说话。当小孩打算跨过一条腿时,“小心一点。”老人上前一步就抱着他孙子坐到了座椅上,全然没考虑一宝还在玩,也不顾及伤到一宝。“哇靠,这什么人啊!”我当时心里气的不行。本来想说几句,但看一宝也没表现出任何情绪,就抱着他离开了。那小孩骑了两圈,又过来和一宝抢滑滑梯。我不想和这老人呆一块,抱起一宝又去玩其他的。
小孩子争抢东西是天性,我能理解。但大人不加引导和教育,任由孩子抢别人东西,问题出在大人。
又一次,让我对老人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一天线路检修,整个小区都停电了。没有了推车,遛娃处空荡了不少。
玩着玩着,一位老人家突然发现双胞胎妹妹不见了,四处张望。周围遛娃的人也都知道了,开始议论纷纷。
老人家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于是委托周围人帮着照看姐姐,起身找起来,边走边叫唤妹妹名字。她佝偻着腰,行动不是很利索,走的也不快。姐姐没有原地待着 ,牵着奶奶手一起寻找着。老人家一路小跑,步子却不及身边的孩子。
“大家都帮忙找找吧!孩子丢了得多心急啊!”老人对众人说着,大声交待完孙子别乱跑,就进到楼道拐角处。没有,又出来,转身去楼旁边找。在场遛娃的人一个都没有动,只是站在原地四处张望。我又看到了那位生来笑脸的老人,坐在长椅上,眼里带笑。
我抱着一宝离开花坛,看着老奶奶消失在树后面。这遛娃地方很小,一个健身器材区、一片花坛草地。人也不多,更没什么遮挡物,一个孩子能藏哪儿去。除非真有人贩子给偷偷抓跑了。我走着,四下搜寻。我和这双胞胎姐妹一起玩过,记得长什么样子。
老人家还在呼唤。我远远看见从草地对面的小超市走过来个短发孩子,
衣服和老人身边的姐姐一个样。我赶紧折身去唤老人,“那个好像是妹妹。”老人家小跑着,看到小女孩,才慢了下来。我又转身去看那位老人,她正好从楼旁边出来。
后来老人一直帮着教育妹妹。“出门要跟着奶奶,不能乱跑,万一遇到坏人被抱走了怎么办。妈妈不得伤心,还要责怪奶奶呀!”我才得知那老人家已经六十九了。老人又对着众人说,“这么大岁数,一个人带两孩子,真的不容易。我每天早上从他妈妈手上接过来,就期盼着晚上交回去时好好生生的。孩子大了,恨不得多长两只眼睛,得不停看着,一刻都马虎不得。”众人听着,又开始相互交流起来,好像刚才找孩子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一宝还不会走路,没有和老人孙子一起玩过。和男孩的唯一一次接触是因为一场乌龙。
有次扶着一宝走路,他看到地上有个玩具车,也不知是谁的。我扶着他走过去,让他蹲在原地拿着玩会儿。过了一会儿,突然蹿出个男孩,一把把车抢了过去。正好老人孙子在旁边玩滑板车。他突然放下车,跟着男孩就追了出去。
我意识到什么,“这车不是弟弟的。这车不是弟弟的。”转头发现两个小男孩已经拉扯在一起。老人赶过去,帮忙调解。“他以为这车是那个弟弟的。”
当时真的特别感动。不是因为他替一宝抢车,而是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孩子,希望你长大以后还能像今天一样勇敢。”我更懂得,什么样的大人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常听到年轻妈妈抱怨,家里老人把孩子带的很邋遢,行为习惯特别不好。又溺爱,什么都满足,弄的现在霸道脾气差,还经常无理取闹。
不是所有的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问题百出,我遇见的这位老人和他孙子就特别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