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什么?假如把大脑比作一个存储器,“记”相当于存储信息,“忆”就相当于提取信息。但心理学家发现,大脑运作可不仅仅是存储和提取。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叫做编码。而编码就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信仰,偏见甚至环境因素。《记忆》这本书的作者叫做乔纳森.福斯特。书中梳理了近百年来心理学领域关于记忆的研究结论。
核心观点“记忆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它既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受到人的偏见,印象,信仰,态度的作用,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受到人的感官影响。”
要点一、记忆分为存储、编码和提取三个阶段。
要点二、人们只选择对自己重要的特征去记忆事物,而忽略次要的特征。这种选择因人而异,称之为记忆偏见。
要点三、人们出于本能的应激反应,会对在某些场景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当地震或爆炸发生时,你对当时正在做的事情记忆深刻。此称之为闪光灯记忆。
要点四、回忆不是再现已有的记忆,而是运用想象力对记忆进行重构。
要点五、人们重构记忆时,通常要把事件的情节趋于合理化。即符合自己的经验。换句话来说,人们对符合自己经验预期的情节记忆清楚,而不符合的则容易忘记。
要点六、认知的基础模型——指的是人们在处理经验后得到的一些意义组块。这些组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事物并引导我们的预期。
要点七、人们回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是由想象力来补齐的。
要点八、熟悉的环境和精神状态有利于提取记忆。兴奋的时候记忆的事情在兴奋状态下容易想起来。在车上记住的事情,也容易在车上回忆出来。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句话叫做“平时像考试,考试像平时。”如果平时复习的时候很平静,则考试要尽快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平静下来。如果平时复习时比较兴奋,也不妨让自己兴奋一点。这样有利于记忆提取。
要点九、紧张情绪、诱导性提问和误导都可能造成记忆偏差。让人产生虚假记忆。
如在犯罪现场,紧张情绪会导致人产生虚假的记忆。
警察问:“你当时看见这部车是停在树前还是树后?”这就是典型的诱导性问题。实际情况可能根本就没有树。
总结,人类的大脑复杂、有趣。记忆力是智力基础,起其看似简单,只有编码、存储、提取三步骤,实则有很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