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刘欣老师的《场域视角下社会化混合学习设计和开发》,感觉又是一场盛宴,收获了很多启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听完了刘老师的课,还想回听,就像一本好书一样,读完了一遍,还不过瘾,还得再去读一遍。感恩遇见,遇见一位自己喜欢的老师,真的是难得的缘分。
和刘老师之前的课程一样,刘老师总是做了精心准备,对自己的形象有所打造,给人总是眼前一亮,犹如一道风景。尽管这节课讲的是混合学习的设计和开发,从混合式教学到混合式学习,再到自助式学习,刘老师用自助火锅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以学润生、按需为学的新的学习样态。刘老师娓娓道来,不仅谈到了师生关系、也谈到了当下的教育现状,说到了很多引发思考、直击人心的金句。
刘老师说:“书店的最大问题就是它只卖书,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只提供学习场地,课堂最大的问题是它只提供知识。”仔细一想,还真如此,上述三个地方的最大问题,就是只重视表面的和浅显的东西,而忽略了本质和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像冰山一样,外露的仅是冰山一角,绝大多数还潜在水中。书店是文化的象征,在这里能够传递价值,激发阅读兴趣,滋润人们的心灵,如果仅仅只重视对外卖书,忽略了人和书籍的连接,这个地方也就失去了书香的味道。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成为孩子梦启航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孩子找到生命火花的场域。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点讽刺了学校这个地方,很多孩子上学前,看到哥哥姐姐背着书包去上学,就哭着喊着要去上学。但是直到上了学,却发现之前的热情消失了,有的孩子会讨厌这个地方,出现厌学的情绪,尽管不是全部孩子这样,但是有这样情绪的孩子不在少数。突然我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种的主人公小豆豆,小豆豆是个调皮的孩子,才上一年级,就被退学了几次,最后在巴学园才找到了归宿,开启了新的人生。巴学园为何成为了小豆豆生命的转折点,就是因为之前退学的学校仅仅把学校定义为学习的地方,而巴学园不是,除了教孩子学习,这里还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地方,不但要学习人际交往、爱好培养、潜能的开发,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认识自己,热爱自己的生命。再追问自己,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也就只是传授知识吗?如果是,那我们终究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失去了我们存在的价值。新的时代发展,赋予教师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心灵的影响、生命的赋能、未来的共创等任务。刘老师说到的大学存在的很多水课,我想在初中高中也会有,面对调皮、顽固不化的学生,很多教师选择的就是单一的授课角色,我上我的,你玩你的,互不相干,各自安好。说到这里,我心里揪得难受,这是学高为师的出路吗?这是身高为范的代表吗?我不敢想象未来的路上会有这样的暗黑时刻。
反求不得,问诸自己。这是最好的自我反省,不是外界出了问题,也不是我们面对的对象除了问题,问题的根源往往就在自己,是自己封闭了自己,没有看到阳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