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罪魁祸首。
大多数急性带状疱疹,呈自限性。但疼痛能造成明显的痛苦,尤其对于老人。
疼痛可严重到干扰睡眠、食欲。此外,在皮疹消退后,会有一些患者要继续忍受数月~数年的疼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发病机制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引起。
最初的感染消退后,病毒会在颅神经或脊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内持续潜伏数年。
当细胞免疫随着年龄、或免疫功能受损而减弱时,病毒会沿着周围神经移动,引起急性神经炎。
与疱疹病毒有关疼痛的三阶段
疼痛分为3个阶段:
①急性神经痛,是指疼痛开始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从发作起持续可达30日。
②亚急性神经痛,指疼痛在皮疹治愈后仍持续,但在4个月内消退。
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疼痛持续、至超过皮疹初发4个月后。
流行病学
发病率随着年龄、疾病、或化疗造成的免疫系统损伤而增加。
20岁以下健康人群的年发病率约为1/1000,而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至5~10倍。
在癌症患者、或HIV感染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也高出几倍。
危险因素
主要是较大的年龄、较严重的急性疼痛、以及较严重的皮疹。
临床表现
最常累及的是胸神经,尤其是胸4~胸6,其次是颈神经和三叉神经。
表现为烧灼痛、刺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超过90%也会有触诱发痛,是指由轻触诱发的疼痛。
患者往往会有感觉缺失区,以及受累皮区热感觉、触觉、针刺觉和振动觉障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常表现为带状疱疹急性期发作后,从未缓解的持续性疼痛。
诊断
大多数情况下,当疼痛持续超过4个月,且与先前确诊的急性带状疱疹发作的分布区域相同,则可以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因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只需基于临床表现。
支持诊断的其他因素包括:
①高龄②急性带状疱疹伴前驱重度疼痛③先前存在严重的皮疹④分布于三叉神经或臂丛区⑤存在触诱发痛
治疗
●对于大多数中~重度患者,建议初始治疗使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应避免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第二梯队的选择,是建议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心脏病、癫痫、或青光眼、认知损害或痴呆的患者会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于轻~中度局部疼痛的患者,若其不希望全身性治疗,建议局部用辣椒碱或局部用利多卡因,可以提供短期的缓解作用。
●阿片类药物只能作为二线、三线治疗药物。
通常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起效。
建议治疗方案为:第1日300mg,第2日一日2次、一次300mg,第3日一日3次、每次300mg;之后根据缓解疼痛的需要,逐渐增加剂量至1800~3600mg/d,分3次给予。
普瑞巴林
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150mg,分为2次或3次给药,并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效果,增加至每日总剂量300mg。
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些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也会增强对外周疼痛信号的抑制作用。
优选阿米替林,起始剂量为每晚10mg,在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至起效剂量,最大日剂量为150mg。
抗胆碱能的副作用有镇静和口干,限制了患者对阿米替林的接受度,也是年龄较大成人需谨慎使用这类药物的原因。
肉毒毒素
A型肉毒毒素注射,有益于减轻疼痛。
脊髓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
此种侵入性神经调节策略,对大约一半的患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