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有给学生读名著的习惯,后来因为要思考家庭教育,思考怎么样提高他们的做题能力,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实话,我在阅读上做的并不太好,这应该也是受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限制,虽然我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在带领学生课外阅读上,我需要继续进行有方向的工作。
第一个学期我开始了名著阅读,主要采取我读他们听的方式,其实那个时候进步还是特别明显的,不过后来就坚持不下来了。
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可以一直做的话,这些学生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用阅读来推动他们综合成长的实现,也就不再是一个空想了。
接着我开始要求他们用批注阅读来自主学习,这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又是一个学期下来,并没有几个学生坚持下来。
其实批注阅读,应该变成指导阅读,这是上周五学习,那个专家要求了很多次的,用他的话来说,真正的阅读帮助,应该是三种教育。
第一种阅读前的指导课,要在学生读一本书之前,对他们的阅读作出规范和要求,最好进行同步阅读,大家都读同一本书。
或者是把一个学生的阅读当成范例,在指导的时候当做榜样,这样的指导肯定会带动其他孩子,形成阅读的一些高潮。
第二是阅读中的推进课,按我的理解这应该多做几次,一本书读到中间能不能读完,就像一件事做了一半可不可以坚持,这是很考验人的一件事。
可以把读的快的,读的好的都挑出来,用有方向的要求来改变那些有问题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形成一个成长合力。
还要对读书的方法做出有针对的指导,并不是开始读的孩子就都做了笔记,也不是做了批注阅读的都没问题,读书是一件比较精细化的工作。
第三就是阅读分享课,把每一个人阅读的成果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看一看,什么是应该表扬的,那这又是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可以还要做出物质鼓励,对那些读的特别好的,一定要单独抽出来,放到最显眼的地方,让其他孩子都来学习,用榜样来进行引领,让所有孩子看到方向。
其实这样系统的阅读课,最好老师可以走到前面,要学生读的书,自己先读一遍,要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自己也拿起笔,让学生看一看。
这一定会很难,对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如果做起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做些尝试。
可以这样说,教师可以进行阅读,也可以在学生面前用阅读做示范,可是问题是很多老师的阅读是随意的,他们的阅读更有消遣的性质。
其实最好的成长阅读,是有方向的有规划的阅读,如果我们用课外阅读来改变自己的话,那么一切都将会豁然开朗。
所以真正的阅读是一个综合成长的开始,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让我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