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类人,他很难把拒绝的话说出口,即使面对自己并不情愿的请求时,还是会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为什么呢?
第一是因为社会的道德要求。我们树立的道德标杆就是舍己为人和助人为乐的,我们崇尚无私奉献的精神。答应帮忙的就是好人。
第二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意外界的评价,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更道德的,因此拒绝别人仿佛会受到良心和集体的谴责,答应时又觉得遭受了某种绑架。
这样想合理吗?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真正的无私吗?
我的答案是存在,但真正的无私必然建立在健康的自私上。与之相对的虚伪的无私否定健康的自私,以人的欲望和享乐为耻,倡导的是克制自己,无私地帮助别人。由于自私是身体的本能,但虚伪的无私不容忍自私的存在,于是,自己也会羞于自己的存在,对自己加以逃避和否定,生活在扭曲的病态与矛盾之中。
如果牺牲是自己由衷的决定,能够令自己快乐和振奋,我觉得憧憬。
如果牺牲不是自己情愿的,而是被道德绑架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我觉得惋惜。
那么,什么又是健康的自私呢?
健康的自私就是一个人能够真正完全拥抱和肯定自己的生命,健康的自私即自爱。(但自爱这个词常被用作成让女性保守自己的贞洁的意思)健康的自私者由衷地爱自己。爱自己,才有真正爱别人的能力。因为一个厌恶自己的人,必将把这种厌恶传递给别人。健康的自私者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将人性的“阴暗”捂在被窝里生疮。
我们社会否定自私,因为有一种自私是以追逐自己的利益为终极目标,反而损害了集体的利益。我们社会贬斥这样的自私,是想要保护集体的利益。这个初衷是好的,可是一刀切的方式,损害了健康的自私,阻碍了自由之个体的生长。
我讨厌那句话:“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因为地球上有些人在受苦,我就失去了快乐的权利了吗?我就也应该带着沉重的锁链,步履沉重地前行吗?
我希望我们都能保持独立的自我,健康的自私。自爱者才能爱人,自私者才能无私。
尼采说:“我们应该自由无畏地在无辜的自私中自我成长和繁荣。”而“每一个想变得自由的人,都必须通过自我来实现,自由不会如同一件神奇的礼物自动投入任何人的怀抱。”
我希望我们在面对自己不情愿的请求时,可以毫无负担,面带微笑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