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撼国民性难
既如此,则可以不再持有任何乐观的预期 —— 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
对中国国民性的怀疑,已经超过十年,最近终于觉得可以作一个确认了。
——《凯恩斯传》载,凯恩斯因其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被册封为勋爵(凯恩斯出身平民,他在政府内的最高职位只不过财政部顾问而已)并因此进入上议院,这种对思想的尊重,中国数千年未曾有,估计未来也不会有。《凯恩斯传》的作者,同样是被册封为勋爵,并曾在英国议院担任保守党党鞭超过十年。试想在中国,这种身份的人,有无可能去给一位经济学家写传记?
——中国的科学家们,除了极少数,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生病的时候,恐怕没有资格进高级病房吧。造出原子弹、氢弹,所有人员奖金只有1万元。邓稼先的奖金区区20元,“原子弹奖金10元,氢弹也是10元”,到1985年才拿到手。中国不缺奖金钱,缺的是尊重(而不是把科技人员当用具弓马)。
——当俄罗斯冬天的严寒,催生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中国东北的严寒只催生了“二人转”。
——当我们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候,西方的德(人格)、智(创造性头脑+知识)、体(身体素质)、美(美育和审美)、劳(劳作和生活劳动),在中国变成了:做好人好事(和最简单的五讲四美式行为规范)、纯知识+做题目、上个体育课、美术、大扫除(班级劳动委员,主要是负责大扫除和教室扫地)…… 至今依然如此,思之令人窒息。
——70年来,中国没有出过一个教育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个都没有!
——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唱主角的是:歌星、偶像、小品相声……;当红歌星们独唱一首接一首,而德德玛……这样的国宝级艺术家,最多出来串个一两句就下去……更多的了不起的音乐家们,根本从来都见不到。印象中古典音乐艺术家极少登台,民乐大师亦近乎无踪……小提琴只见过一次,归国华人演奏马思聪《思乡曲》(目的意味浓重明显)……什么是艺术,工具耳!
——中国近十年的偶像化,那些顶级流量和收入,得到最多媒体关注的年轻偶像们,除了颜值啥都没有……仔细想想:似乎欧美没有这样的,欧美的偶像们,都是有几把刷子和真材实料的……他们给纯高颜值男女的出路是当模特,而不是在中国,只要长得好看,干什么都行,霸屏!(想一想,真的要吐……)。
——企业家就更不用说,再大的企业家,用你的时候一切都好,不用的时候一脚踩下如敝屣,声名扫地。没有保障,更谈不上尊重。你和他讲情理,他和你讲法律;你和他讲法律,他和你讲规定;什么是规定,就是我说行就行,我说不行就不行。
——网络上一边在讲男女平等,一边到处抨击“扶弟魔”,抨击支持自己父母和兄弟的妻子(从来没有人抨击孝敬公公婆婆的媳妇、给自己爹妈钱的丈夫);一边大讲动物保护,一边见到流浪狗时一片喊打喊杀(他们只是把动物保护当作一个工具化的东西,从来不觉得恻隐之心是为人之根本,与动物和谐共处亦是文明之公义……)
——……
总之:
不尊重思想,不尊重科学、不尊重艺术、不懂得美 、不尊重企业家 … … 不尊重法律、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人民……,只有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和工具理性。。。
这个民族,就整体而言,真的肤浅又俗气。
----------------------------------
注1:中国人众口一词的长处:勤劳、善良、学习能力强、进取心……其实都是生存能力而已,中国人从未能在一个更为普遍一点的意义上获得生存之上的超越性。
注2:因为人口基数大,在庞大基数中,总是会有占比极少但总数很多的出色个体。就像基辛格说: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如果没有这很小部分的最出色个体,以中国人的普遍国民性,断无赢的可能。
2021-05-30 最终确认:中国的最大问题在于国民性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