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文信
原用于电台广播,若需转载请注明撰稿人及来源。
music1:《开场白》
这首歌叫《开场白》,是李宗盛的专辑《生命中的精灵》的开场白,也就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确实很适合做开场白。李宗盛,如果听这个名字还略显生疏,那么以下列举的这些人或者乐队的名字,恐怕你总有几个听说过:陈淑桦、辛晓琪、林忆莲 、梁静茹、莫文蔚、齐豫、任贤齐、周华健、五月天、张信哲、红色浆果、光良、品冠……当然这都还有很多没有一一列举出来,以上则都是由他一手提携起来的艺人。当然除了这些艺人,李宗盛还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比如《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鸟》、《梦醒时分》、《当爱已成往事》、《领悟》等等,这些歌曲大多已经成为现在去KTV的必点歌目。我想光从这两点来说就足以体现李宗盛为华语乐坛做出的巨大贡献了。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这张专辑《生命中的精灵》里可能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KTV金曲那样的众人皆知,甚至这张专辑在当时推出来的时候也是销量平平,但是这张专辑始终能给人一种感动的力量,这个暑假我又把这张专辑拿出来听,一共八首曲子反复听,没有做作的歌名,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没有妖娆的声线,却总能到潸然泪下动人之处。
很多人评论李宗盛在华语乐坛是以一种大我的姿态出现的,付出努力不断提携新人,为的是希望重振华语流行乐坛,而这张1986年发行的《生命中的精灵》恰巧相反,是李宗盛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对世间的一番诉说,用他自己在专辑里《磁带版A面末的口白》来说,是忠实地记录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生活的经验,正是因为它的普通所以刚好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故事重合。
music2:《磁带版A面末的口白》
《生命中的精灵》是李宗盛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发表于1986年。当时大家都叫他小李,28岁的小李在之前虽不是以一个歌手的身份出现,但是也混迹音乐圈好几年。1982年,24岁的李宗盛加入拍谱唱片,首次以制作人身份为郑怡打造《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进入滚石唱片的随后几年,又陆陆续续为蔡琴、薛岳等歌手制作了唱片。可是制作的毕竟是自己的唱片,所以小李心里没底,特别害怕这是他这辈子第一张个人专辑,也是他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那个时候的小李自然是没有料到他多年后会被大家称作大哥。
就这样,捏着一颗忐忐忑忑的心最终这张唱片还是被制作了出来,虽说销量平平但却铸造了经典,该张唱片日后入选台湾百佳专辑第五名。最开始发行的时候只有八首歌,也就是现在在专辑曲目上看到的前面八首,再版时又增添五首李宗盛在这之后相对热门的曲目。
music3:《生命中的精灵》
这首歌是这张专辑的同名曲《生命中的精灵》,副歌部分的和声不知吸引了你的注意没,和声很有特点,不知道在念叨什么,但它就是同这首歌的旋律无比和谐。这个无意义的和声本来是用在试唱的时候的,准备在之后填上有意义的和声,结果试唱大家一听,诶挺好的,也别加什么有意义的和声了,就这个,然后就这样被录进了这首经典歌曲中,这首之后每逢李宗盛演唱会必唱的歌曲中。这首歌的和声当时是由一个新人负责的,他叫童安格。当然也就是我们后来听到的那位童安格。
据说整张唱片都是小李写给当时苦苦追求却追求不到的一位女生,李宗盛那时还住在家里经营的瓦斯行的二楼,每天下午他的哥们儿,也就是后来创办魔岩唱片的张培仁都会到瓦斯行的二楼找李宗盛玩。两人挤在二楼的小房间里,张培仁在一旁玩任天堂红白机“超级玛丽”,李宗盛就在一旁弹着吉他写歌,每写好一首歌,李宗盛就拍拍旁边张培仁的肩膀,说:“Landy,你听听看。”张培仁就放下手中的电动玩具,听着李宗盛一首一首的唱,一把吉他从头唱到尾,李宗盛常常是唱到深情的地方就停下来,擦擦眼泪,然后再继续唱下去。
music4:《你像个孩子》
“写歌容易,写你太难,
怕如果写了
因为想要你而有的苦苦坚持,
就要被你通通发现,被你通通发现……
而决定容易,等待太难,
怕如果等了
这些年来学会的一点点成熟稳重,
就要被你通通化解,被你通通化解。”
多么好的歌词,恐怕这多年之后的大哥李宗盛自己也要承认他再也写不出那样的词了。因为那都是属于青年李宗盛,属于当年那个记忆中的小李的。
20世纪80年代罗大佑《鹿港小镇》带来的黑色摇滚风刮走了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校园民谣热,突然86年这样一张唱片出来,校园里又弥漫起了温柔的气氛。不知道当时有多少青年在同恋人的分手信的最后抄上这首歌最后一段富有哲理的歌词:
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
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
想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
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
music5:《寂寞难耐》
这首歌就是后来奠定李氏唱法的《寂寞难耐》。这首歌其实旋律很平淡,用一般的唱腔很难吸引听众而变得乏味,青年李宗盛一直练想要练出个样子,可就是不行。他不想让这张唱片成为他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如同《开场白》里面唱的希望大家进到他的世界来,稍作停留,所以希望用加倍的努力换来一份优秀的作品。
努力付出了许多,却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前给别人做专辑时,自己是制作人,然而给自己做专辑时却没有了制作人,唯一能给他提意见的就是录音室的老板,当时录音室的老板就给他讲:小李啊,你唱不出来的时候,实在不行就把它说出来。小李心想,有道理。诶,这样一试,效果还真不错,李氏唱腔就这样诞生了。
有人评价李宗盛这样唱歌假情假意的,嬉皮笑脸的,但是李宗盛就这样用着当时不会有任何人尝试的唱法像个bad boy地唱哭了不知多少听众。
music6:《一个人》
当今流行乐坛有很多歌都叫《一个人》,有一次我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个人“,一下子跳出31个义项。这首歌要是当年申请个曲名专利,现在估计收点专利使用费生活费就够了(呵呵)。
这首歌要算李宗盛最早写的歌了。1975年,小李当时在上专科,成绩不好,时常还留级。那天中秋节放假一天,小李回家不久又得一个人坐车回学校,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学校。小李下车时,天已经黑了,突然又下起倾盆大雨,想到书包里还装着没有写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写的作业还有妈妈做的卤味,于是飞快地奔跑起来要尽快赶到学校,也就有了开始的那句:一个人独自在漆黑的夜里奔跑,这样的感觉压得我不知怎么才好。奔回学校后急忙把灵感记录在纸上,于是有了这样一首经历过者自然懂的歌。
想象自己孤独一个人,在一个月光明朗的夜晚走在返校途中的马路上,学校周围还是新区很荒凉,马路还是水泥地,很不完善,没有人行道,走在马路边,寒风袭来,不时有卷起一阵尘土的大卡车装载着满车的泥沙要运往附近的工地就那样开着远光灯从身旁呼啸而过,心里想着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同家人团聚又匆匆赶来,耳机里唱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书包里还装着没有写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写的作业还有妈妈做的卤味。寒冬的夜晚由于双脚冻得难受,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在马路上无畏地克服着瑟瑟发抖的身体,一个大步一个大步艰难地朝前走着,那是怎样一种意境啊。在其他女孩子面前就一个劲儿地装不正经,一首情歌唱完周围便围上一群还算看得过去的花季女孩,可是一旦到了心爱的女孩子面前却又害羞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明明心中倒背如流的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段子在这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来讨女孩子的开心。就快到学校了,面前是束缚音乐梦想的中专学校,背后是全家人的殷切期望,脑袋里想的就是以后怎么挣钱不要帮爸爸送瓦斯,不要挤在瓦斯行的二楼。李宗盛啊,李宗盛,理想与现实的冲撞最终你该向着什么方向去奋斗呢?时隔29年后的今天,小李的问题又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问题,我们又要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在没有成名之前坦率地讲小李是个孤独的人,他自己也在《李吉他音乐小讲堂》里如是说青年时期做任何事情自己都是充当配角,这也正好让他培养出了冷静思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我想这首歌正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人苦苦求索于感情、静静思考于人生而创作出的一首歌曲。或许我们还得感谢当年小李就是这么一个配角,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没有去为了社交而交那么多酒肉朋友,不然又哪里来这些我们感同身受的作品呢?而”仰望“当今音乐圈,是否太过喧嚣了呢?
music7:《山丘》
27年后,2013年大哥李宗盛发表了自己的另一张录音室专辑《山丘》,这首歌也是这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时隔27年,李宗盛从28岁的小李变成了55岁的大哥,从拎把吉他四处求爱挤在瓦斯行二楼写情歌的bad boy变成了聚光灯下两次离婚抱着吉他嗓音沙哑缓缓唱来的大叔,中间的时光流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叙述清楚,而岁月沧桑恐怕就只有个人才能有感触了。而随后在2013年9月举办的“既然青春留不住”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海报上:早已长出白胡须的李宗盛盘腿坐在地上,皱着眉头望着向镜头,眼里闪现着深邃,额头上显现一道道皱纹,可吉他还是那把吉他,依旧静静地躺在他身旁。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向情爱的挑逗 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死方休“
每次听李宗盛落泪的总是自己,他的歌词教我妄图用这一生去背诵,此时此刻我不是李宗盛的粉丝,相比流行我也会更偏爱摇滚和乡村,可是我怎么总想去听李宗盛的音乐会呢?哪怕只有一场,只有坐天台最后一排,就那样闭上眼,不鼓掌不尖叫,就那样静静听着,默默流泪……
music8:如果你要离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