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妈妈带葡萄干回姥姥家呆几天,以下场景每天都要N次上演。
“你看孩子是不是饿了啊?要不要先喂一喂?”
早饭前大家还没动筷,口欲期的小家伙开始跃跃欲试,啥都想要伸手碰两下。
“不用。”我淡定的回答道。
等片刻,煮好的鸡蛋剥好了,Q弹十足,小家伙又有了兴趣。于是姥姥继续说:
“你看孩子着急的,咱给孩子喂点鸡蛋啊?”
“不用。他还没到6个月,再等几天才能加。“
我开始多说了一些话来解释。
家里烤了地瓜,一掰开香气扑鼻,看着大人们都在大快朵颐,小家伙又开始手舞足蹈。
“你要不要来一小口给孩子啊?你看孩子都饿坏了啊” 老母亲是真着急。
“不用不用不用不用,我说了多少遍啦,他现在没到加辅食的时候,加的话也只能吃米粉,吃一种也得观察个两三天,还得先吃没有味道的,然后才能一点点来。。。”
我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噼里啪啦说一大堆。
姥姥不说话了。
心里满是不悦,眼神里充满了“女儿要把外孙饿坏”的不信任。。
平静没过多久,同样的对话又会再一次上演了。
然后继续被我回绝。然后继续上演。继续回绝。
末了还要加一句,
“孩子啊,不是不喂你啊,你妈妈不让给你吃啊 。。”
这就是一种“姥姥觉得你饿“的奇妙体验。
我们习惯称之为代沟。
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过来人的经验都有他的道理。
人们又常说,”你小时候我们就是这么把你们带大的。也没看有啥毛病啊。”
于是当你自己研究多了书籍、文章、APP 上各种科学育儿的理念,并且打算在自己漫长带娃的道路上付诸于实践应用的时候,你发现最大的拦路虎不是家务与带娃的难以平衡,不是睡眠不足的身体疲惫,而是你身边最有经验最有话语权也最不容置疑的老人们。
从生了娃坐月子开始,他们就要拿出老一套指点江山:
不许洗头,不许刷牙,不许自己抱孩子;
不许看书,不许光脚,不许偷偷看手机;
不许少吃鸡蛋,不许一日低于四午餐,不许吃各种凉的脆的爽口的水果。
熬过三十天月子度日如年后,你以为自己走出了旧社会,开始迈向新中国,马上人民群众翻身当家做主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
Too Young.Too Naive.
你说要规律喂养三个小时为一个区间,老人说孩子太小,这样子要饿坏了啊,总是开始敦促着加奶粉啊喂辅食;
你说生长曲线上宝宝的体重指数都很健康,老人说”你小时候可比这胖多了“,好像胳膊上没有几道米其林的褶都是不够吃似的;
你说按照宝宝的规律这个点明明困了该睡了,老人非要带着再出去转一圈,多熬一熬才能睡大觉,要不然一会一小觉都给睡散了;
这样子的育儿差异背后,不是长辈对自己权威受到质疑的不满,就是晚辈对于自己观念受到不尊重的抱怨。
有的憋在心里积少成多,有的露在口上徒增不快。
而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毫不怀疑的第一时间找老人来带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育儿差异?
为什么旧时代的法子到了如今反而不可行了?
难道那个时候的人们都错了么?
当然不是。
我们只看到了一代一代老少更迭,去忽视了社会大背景也在不断变迁。
曾经的月子餐里鸡蛋要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可否认其营养对产妇大有裨益,但是那个年代人们平日里的营养匮乏决定了生产后的供给需要;
而今天的我们不用非得怀孕生产,平日都是三天一大聚两天一小聚,什么鸡鸭鱼肉牛羊排骨都是伸手可得顿顿有的吃,营养过剩的身体其实并不需要一日四五顿的“特殊待遇”;
曾经的布尿片一摞又一摞,干爽又透气,老人们用了多少年,现在一看到大夏天还要在小屁屁上贴个纸尿裤,就开始大呼小叫“脱下来吧“;
可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当时的物资匮乏,和现如今用完即扔的方便省时相比,科技发展下老习惯其实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们习惯于把”给孩子最好的“挂在嘴边,吃的用的都要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所接触到最潮流的,却忘了其实最该跟上步伐更新的,不是一罐奶粉,不是一个玩具,而是我们的育儿观念。尤其是孩子主要抚养者的观念。
陕西省洋县海莲村有个约60平米的养育中心,2年前还是麻将活动室的这里,现在早已经被改造成了供留守孩子们活动和学习的天地。
在空心化严重的乡村,孩子们总是一出生就被丢给老人,“随便带带,健康就好”。而这里所做的,就是教会奶奶带娃,让妈妈们放心。
真正的学生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家长“。
因为教会家长如何更好的培育孩子,比单单教育孩子更迫切,这项工作才更加任重道远。
前天下午姥姥开车带我们外出,偏高的气温让坐后座的我随手就开了车窗,小风吹得那叫一个爽呀,这个时候姥姥一如既往的开了口,
”把左边的车窗关了吧。右边的打开。“
正在犹豫”哪边开不都一样么“的我,突然就意识到老母亲的良苦用心。
原来风向是自左向右的,左边的风太冲了,右边的车窗既可以保证通风,却又不至于太直接。
看着驾驶座上专注开车的姥姥,小羊妈妈心里还是起了丝丝波澜。老人还是有经验的啊。
就像那天的闲谈:
——”孩子,你不要嫌妈妈唠叨,我们观念不一样,但是可以沟通啊”
——“但我接受不了同样的话你反反复复说好几遍。。。”
——“唠叨啊,那是因为我们老了吧。”
是啊。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吧。有的时候可能我们太苛责他们了。
老人们说归说,但他们的爱总是好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孩子。我们闹归闹,但带娃的道路上还是需要前人指点的,毕竟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
这份“姥姥觉得你饿”的爱,好似一份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
我们需要做的,是分辨其中,取其精华之肉美,去其糟粕之骨髓了~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启发,评论、转发、点赞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