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之年的我,现在下笔写青春,似乎显得有些矫揉做作。
然而青春是否已经悄然溜走,还是稍微留尾巴,亦未可知。。。
前两天整理书柜,翻开一本7.8年的还没有看完的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作者韩国金兰都。
因为茫然,所以青春
因为彷徨,所以青春
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这就是青春,之所以为青春
这本书是一位友人所赠,书签还有友人的题字,写到:茫然,彷徨,忐忑,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所以希望接受现在的青春,别忘记青春。
然而为何一直没有读完呢?因为书中有太多对青春期的消极情绪细化和剖析,而当时正职青春的我,也许正如书中所说有一些茫然,一些彷徨,一些忐忑,一言便戳中敏感的神经,自有些不快,所以读之愈感压抑,不觉有所收获。又对书中所述,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如何提升自己泛泛而谈,无切实可行之措施,所以读到一半便弃了。
昨晚恰巧阅读了一个新同事的订阅号,内容不多,十来篇文章,文笔流畅,细腻入微,配图清新自然,有着日系的温暖。文章有生活的感触,工作的成绩,日常的反思,所有内容皆是青春写照,迷茫,敏感,彷徨甚至伤感。会为工作业绩不好而流眼泪;为愿望清单是一台2000元的相机得不到而抑郁半个月;为自己出错连累小组同事成绩而出逃一个人旅行,后又振作精神百倍誓要努力再战。。。。像极了我当年的模样,我相信也像极了大多数人当年的模样。
也当然,文章确实出自一个20出头的小菇凉,她去年毕业便来了公司,因为坐在办工桌的对面,所以平时聊天话也颇为投机。小菇凉说的最多的是:姐,你说的话真有道理我说的话是否都有道理,我自不知,但在一个20出头刚入社会的小白看来,多一些生活阅历哪怕吃亏的经验,兴许确实颇有那么一丝道理罢了。
我说她的文章是酸涩的!她说她的青春是草莓味的,我说不是,笑称,你的青春是柠檬味的。
对于这么多迷茫敏感的小青年来说,他们的青春像黄柠檬一样,色彩明亮,口感酸涩,我想便是青春期最多的颜色和味道。
而对于而立之年的我们来说,迷茫,彷徨和忐忑依然是有的,但是永远不会表露于形,更不会表露于行。也许会在夜深人静时,无眠辗转;也许会酩酊大醉,一醉解愁;也许会约上挚友,互诉疾苦。。。但是宣泄后依然表现的淡然,不卑不亢,不致鸡血奋斗,更不致销迷怠惰,生活与我依旧。
现在的我们自是不喜欢把自己的情绪表现给外人,尤其是负面情绪。所以你看到的30岁以上的成人,朋友圈除了工作,就是生活的幸福和感悟,没有悲哀。我们只分享平淡和快乐,永远藏匿伤悲和无奈。
而我尤甚,读书时,喜欢读《悲伤逆流成河》这类的悲情书物,现在看到这样的悲剧书名,是坚决不会触碰的。看电影,先问清主题是反讽悲凉的,还是积极乐观的,如果主题负面再好的电影也提不起兴致,甚至有时会特意挑一些开心麻花的电影来看。不为收获什么真知灼见,只图开心一笑足以。
屏蔽消极负面敏感的情绪,多捕捉快乐轻松的瞬间,有不快时亦能很快忘却,不去为一时的迷茫强化悲苦记忆,换念想,船到桥头自然直。倒是真的让我现在感受更多生活的甜。
所以我说现在我的青春,变成了草莓红,一丝清甜,也许你会说我没了青春,那又如何?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