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妈祖的影响深入人心,她就象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凡莆田人,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关于妈祖已经绵延千年的传说,“妈祖诞降”、“窥井得符”、“伏机救亲”、“帆髻示志”、“羽化升天”、“千里眼”、“顺风耳”……都是耳熟能详,我们亲切地唤她为“娘妈”。而“娘妈”在我心里,就是一个高大圣洁的所在,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成为我笔下的人物。所以,在接到《海神妈祖》的创作任务时,一时压力很大。因为妈祖是个老题材,从戏曲舞台到电视、歌舞,都有不同的演绎,如何绕过前人的写作角度,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思维,是一个大难题;而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笔力,塑造完整心中所敬畏的女神形象,也缺乏底气。
动笔之前,我首先对妈祖传说历史做了一番较细致的了解。妈祖,原名林默,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在世仅28年,妈祖一生虽然短暂,但后世对于她的追崇却至千年而不朽,她原来只是湄州海边的一位普通的女子,却被民间尊奉为“有求必应”的“天上圣母”,历代朝廷都对她进行多次褒封,规格从夫人到妃、天妃、而至天后。妈祖信仰从宋代肇始,通过船运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交流传播世界五洲四海,目前,妈祖分灵庙宇已达六千多座,遍迹世界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妈祖的传说很多,多为救人急难、护国庇民的故事,内容广泛、神奇灵异。我反复地阅读这些传说,传说固然有人为造神的性质,其产生也肯定有现实基础以及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生产力发展,造船与航海事业的发展是妈祖神话传说的重要条件,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是神话传说产生的心理基础。但传说归传说,妈祖如何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崇拜,应该更和她身上存在的某种精神有关,即她的“立德、行善、和平、大爱”,用两个字概括,就是一种“至善”的精神,她可以无怨无悔,可以舍身舍家,可以持之以善。所以,与其说妈祖是一尊神,其实是美好人性的化身,是人性升华而为的神性。
当然这些都只是写作之前的理念,如果没有通过剧本有血有肉故事的编排,再好的理念都是空乏的。第一稿的创作不尽如意,我无法逃脱原有传说丰富故事性的吸引,仍旧落入铺排妈祖神力故事的窠臼。而通过神力展现的妈祖形象,是苍白的。
我一遍遍地重温那些传说,关于妈祖的故事很多,但都各自成篇,没有内在的逻辑性,能将这些故事串起来的唯一办法,那就是寻找到人物内在的感情线。
传说妈祖是个长得十分标致的女子,在她十八岁的时候,父母正为她操心婚事,她却无缘无故酣睡三天三夜,醒后打了三盆水洗了三次头,又关起房门梳了三天三夜的头。她把头发分成左、中、右三部分,把中间部分梳成发髻,再梳两边的鬓发,最后固定成高出10多厘米,成半弧型竖起的船帆髻。当梳着帆船髻的妈祖把房门打开时,大家都看呆了,妈祖告诉父母,她“挽帆髻以明志”,已将身心许大海,父母知她心志已定,只好不再勉强。妈祖羽化升天之后,湄州人为了纪念她,女子一旦出嫁,都会梳上这种“帆髻头”,这种风俗延续至今。
我重新开始认识妈祖,试着用灵魂一次次去走进她、触摸她,她是“娘妈”,只要你有足够的诚心,就可以感受到她身上如娘的慈悲、如妈的呵护,她不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神,她身上闪耀的母性光辉就象你可以随时依偎着她,向她诉说人间一切的烦恼与哀伤。她是那么的至情至性,有血有肉,所以她能慈怀苍生,普救众难。但就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有血有肉的女子,却在她最明媚的华年,帆髻明志、终身不嫁。那么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那需要舍弃多少的欲望和情感?而作为她的家人,特别是她的母亲,对她的这些行为又持什么态度?但凡一个母亲,无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个正常的人生、幸福的家庭,但她的女儿偏偏是个逆常道而行的人,当母亲的心会是怎样的一种酸楚与无奈?在没有成为妈祖之前,她只是一个叫林默的普通女子,从林默成长而为妈祖,必须完成人性到神性的人格升华,而“帆髻示志”,无疑就是这个升华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于是,抓住“帆髻明志”这个重要事件,我开始重新反推构建整部戏的情节:生有异禀、悲痛海难、素怀宏愿、玄通授法、焚屋引航、伏机救亲、道赐天衣、心许大海、痛割情爱、帆髻明志、嫁身大海、成就大爱,人物的感情线找到了,一环扣一环的情节顺理成章地就都出来了。顺镇老师及时帮我想到了“俗念太重、天衣难飞”的好点子,为整出戏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戏眼”,第二稿的下笔就如有神助。
当我顺着林默的感情走进她的内心,和她同欢共悲,当我和林默一起面对阿龙的缠绵倾诉、母亲的泣血相求,我分明看到她滴血的心、流泪的眼,于是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也感受到那份大爱的感召。在像在这份感召面前,阿龙带着理解与难舍,情愿守候到天涯;林父忍着悲痛送上女儿临“出嫁”的美好祝愿;林母含着悲泪为女儿亲手梳头。我想,这就是妈祖精神的意义所在,她就象湄州女子头上千年延续的“帆船髻”,以一种至情至性,将她的大爱与大善在湄州每一位母性身上复活,从而撒播子孙后代、天涯海角。以至在你敬她、拜她、读她、写她的过程,便是灵魂得以一遍遍净化的过程。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她的馨香能过千年而不朽,从一介湄屿而遍迹世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