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由于形似而作为光棍节的起源似乎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它现在对于男女老少的意义可远不止光棍节这么简单,从2009年某宝开始在这一天进行促销活动以后,双十一发展到今天俨然一个大型电商促销节,对于消费者来说,双十一从一个“联谊相亲交友节”变成了“剁手节”。
2017年的双十一预热依旧火爆,刚过完中秋国庆的双节大狂欢,就开始了双十一预售活动,微博上有人戏言:今年数学不好的都算不明白最后要花多少钱。说真的,双十一预售活动真是藏了许多猫腻,很多时候冲动消费过后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划算。如果你一直关注某个想买的商品而坐等双十一的话,我想你很大概率会失望而归,双十一的促销手段是为了让你疯狂购买,而并非薄利多销,折扣和代金券所设立的诸多门槛让本来只想花上几十块钱的你账单像滚雪球一样滚到成千上万。
很多节日对于我们来说现在都被赋予了与过去大相径庭的意义,在商家的炒作下,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了购物的理由,不得不说,这些文案和策划准确的戳中了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群体的痛点。比如光棍节,我就曾经因为看到一句“女生,就要对自己好一点”之类的广告语,在一个单身的双十一夜晚疯狂购物,当然,在那一刻,我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然而第二天清醒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我并不需要。我常常因为满199减100之类的折扣买上许多并不需要的东西,而且每次我都对优惠仅剩一天的鬼话信以为真,后来留心观察才知道,优惠几乎每天都在,而我囤在角落的一堆生活用品常常没等开始用就因为后面更大的优惠而贬值了。
满减、折扣、买赠,我们常常因为小便宜而买入本不想买的东西。并且以历年双十一的购物经历来看,你买下的预售商品经过近一个月的冷却周期,你想买的愿望早已没有那么强烈,但不买又不退订金,所以只好买下,但那份心情早已不是那么愉悦了。而且双十一对快递物流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发货送货时长都明显增加,火爆的商品或店铺甚至可能延迟半个月才能发货,虽然这些都写在顾客须知上,但兴头上的消费者是很难想象的,并且先下单先发货的规则还会促使消费者更加快速的买下商品。
双十一的网上购物让我有一种东西不要钱了的感觉,少买一件就好像丢钱一样,过去的我大概有点购物狂的潜质,但又囊中羞涩,所以每逢双十一这种促销节我都告诉自己:“早晚也要买,现在买省下的钱都是赚了的”“女生就要对自己好一点,没对象不可怕,想要的生活都是自己给的”,回头想想,我大概是被商家和鸡汤洗脑了。今年再看双十一,我突然有点看破红尘的感觉,电商卖力的宣传让我感到用力过猛,满屏的大红大黄让我本来想逛逛的心都消减了许多。
双十一,想说爱你不容易,请放过的我的钱包吧,还我双手还有我理性的头脑。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日更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