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终于下雪了,且越下越大,一会儿功夫,地上已厚厚的一层了。人们大都早早钻进了温暖的被窝里,路上鲜有行人。然而借着路灯仔细一瞧,却发现了一行行杂乱的脚印清晰地伸向远方,它告诉我有人走过且不会太远。顺着雪地上的脚印,我向前方望去,透过时空的遂道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幅那流传千古的风雪画面……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姓刘的书生客居在山中一处民居里。夜雪风寒、难以入眠,正暗自神伤时,忽闻柴门轻启,家犬狂吠,原来是主人回来了。在这寒冷的风雪之夜主人干嘛去了呢?刘书生随口吟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荒蛮的永州地界,一条小河边上,一个老翁依船而坐,披一袭蓑衣,独自一人寂然垂钓。整整一下午也没见他钓上一条鱼来,他在钓什么呢?答案在钓者的心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又是一个寒冷欲雪的晚上,一位诗人拿出一壶新酿的冒着绿泡的米酒,也许还有一碟花生米,几个小菜,身边放着个红泥烧制的小火炉,在这寒夜里等待友人的到来,友人能来吗?诗人不禁吟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下了整整三天的大雪之后,入更时分,雪停了。一个叫张岱的明朝遗民,突然雅兴大发,带上仆人,撑一只小舟欲往西湖湖心亭看雪。西湖上人鸟绝迹,寂静无声,然而等到了岛上,惊讶地发现亭子里居然有两个人正在烧茶、煮酒,一边对酌,一边赏雪。双方遂大喜:知音啊!于是强饮三大白而归。引得撑船人长叹:“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延安,刚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茫茫的旷野雪景如画,让人浮想联篇。一个伟大的农民领袖面对此情此景豪气顿生朗声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望着眼前雪地上的脚印,忽地又想到了唐时的岑参带着凝重的心情冒着鹅毛的大雪来送别归京的友人,目视友人骑马渐渐远去,心中怅然若失,遂吟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骑马人走了,只留下那一串串醒目的马蹄印,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期许。
是啊!有这么多人在雪天里孤独地欣赏着寒冷的风雪美景,他们是孤独的,但也是幸运的。就像这雪地一样,只要你走过,必定会留下大雪掩不住的脚印,给后人点亮一盏照路的夜灯。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曾经吟诵过的风雪,因为踏雪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