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The Socrates Express》,美国作家Eric Weiner的作品。这本书将哲学与旅行完美结合,作者坐着火车去世界各地拜访哲学家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把他们的思想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探讨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意义、应对挑战,甚至提升幸福感。每一章都围绕一位哲学家展开,讨论那些我们都会遇到的人生问题: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找到快乐、如何应对焦虑……读完后,感觉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书中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说他喜欢所有的火车站,哪怕是纽约宾州车站那种又丑又乱的地方。那车站昏暗、低矮,像个老鼠窝,但作者却觉得这种奇怪的登车习俗很有趣。车站工作人员总是等到火车快出发前才宣布站台号码,乘客们只能攥着车票和咖啡,满脸焦虑地等待。有人瞎猜站台,像赌徒一样;有人干脆放弃,盯着地板,一脸沮丧。
没想到,最近我在广州站的经历,竟然和书里描写的纽约宾州车站如出一辙。我甚至怀疑,广州火车站的站长是不是去纽约“取经”了。
事情是这样的:2月3日,我乘坐D902次列车从广州返回北京。因为有老人同行,还带着轮椅,我们提前住到了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提前40分钟过了安检,在1号候车室等待。候车室里人山人海,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旅客,但却看不到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陪着老人,焦急地等待着,却不知道车到底在哪个站台。眼看离发车时间越来越近,依然没有指示,也没有人来维持秩序。最后,不知是谁带头,大家全都挤在一个检票口外等待。
直到发车前10分钟,才来了两个工作人员宣布站台。可这个检票口居然同时检两趟车:一趟20:07的,一趟20:30的。人挤人,还得再刷一次身份证才能进站。有的乘客身份证刷不出来,想从人工通道进去,可人工通道也挤满了人,根本过不去。眼看着离发车不到5分钟,大家都急得不行,有的老人在扶梯上摔倒,检票口里全是吵闹声和抱怨声。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书里的那段描写。原来,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广州,火车站的混乱和人们的焦虑都是一样的。但正是这种混乱,让我更加明白了哲学的意义——它帮助我们在无序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平静,用理性去面对那些让人焦虑的瞬间。
或许,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可以试着冷静下来,用书里那些哲学家的智慧去应对。比如,像斯多葛学派那样,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或者像伊壁鸠鲁那样,专注于当下的快乐,而不是被焦虑吞噬。
总之,这次广州站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混乱中找到平静,如何在焦虑中保持理性。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