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当网买书满200减100,我又兴奋的买了7本书,我猜想,到年末这些书就够了。先生总是念叨着:你怎么不用我送给你的kindle?书已经在购物车里放了4个月了,好不容易打折,我如果不买,还能被称为“会过日子的小能手”吗?
直到上大学,我也是不爱读书的,去图书馆借了几次书,也是塞到不知名的角落,想起来了,就要给图书馆逾期费用。
我没有什么读书的习惯,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那样一个读书的环境,大一点上了初中,读书课打盹,老师点名:你们看,糊酱又沉浸在书海里无法自拔了。一下子醒来,全班同学都在看我,更是让自己觉得:哦,原来我不是什么看书的材料。
大概是毕业后,我发现自己好像除了工作没有什么事情做,既不喜欢追偶像剧,也不喜欢看综艺,于是拿出书,契机偶然又必然。
偶然是还有很多事情可以选择,为什么看书呢?
必然就是可能我之前不读书,缺乏了些什么,就得补回来。
其实还有大部分原因是现在很多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为了迎合目标阅读群的口味,过于片面,不讲道理,太讲情面。无聊至极,只能拿本书来读读。
我基本每天睡前都会有读书时间,为什么说是读书呢?因为我真的在朗读,但是却无声。我一度怀疑,之所以我之前读过的书内容记不太清,大概是我身体里住了一个人,书被她看了去。不然默读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呢?(严重跑题作文)
现在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也是买书如决堤,读书如断流,或者是想养成读书的的习惯,关于这个呢,我有一些小想法可以讨论:
怎么和书开启一段关系:
1、如果你认为“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话,从而每天让自己打卡读书,或许可以,但是对更多的成年人来讲,是比较困难的,看看你那些年打卡的英语单词和健身项目就知道了。读书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刚醒需求,而且现在能让我们产生舒适感的项目有很多,人也会趋向于舒适区,所以用打卡来要求自己养成读书习惯,恐怕要变回那个不到一米每天被父母管教着洗脸刷牙的小朋友才能奏效。
2、面对这种非生活必需品的事情,大部分要靠兴趣来支撑,而兴趣起源于你的好奇心,而非培养,当年多少家长拿着“棍棒”培养了钢琴、萨克斯、古筝、长笛等乐器小能手,但是长大后的一把破吉他才能让你high好几天。这也就是如果追剧、看综艺能让你获得更大的快乐,为什么还要逼自己对一本书产生兴趣呢?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针对内容找到书来读,还是想不明白小时候教育局干嘛要给我们推荐那些必读书籍,以前看不懂,现在也是难以理解。
3、找到动力。去探求下,自己为什么药读书,是因为要增长知识还是要开拓视野,是为了消磨时间还是为了“别人都在看啊”,别信“不逼自己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这样的话,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要逼自己找不痛快?如果找不到原动力,就把时间让给你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4、不建议加入读书兴趣小组。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我”的事情,就算说是要交换读书心得,可能最后三分交换心得,七分交换了微信。如果读书是为了社交,那我想,你就开启了和读书之间一段不正当的关系。
5、看书真的要去儿童区。我一般见到书店都会进去逛逛,大多装修的很有情调,很ins,去看了也就知道,大部分人在喝东西,上网,聊天,拍照,只有小朋友睁着大眼睛跪坐在小板凳上认认真真看着带图童话书。
记不住作者的每一笔,我记住了什么?
宋真宗的几句诗大家都应该知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他说的这些,我,都没有。
书读过了,其实如果不反复琢磨,大部分的内容都会被我们忘掉,但你认为有启发的思维模式是可以被自己所用的,让你更懂得去包容,虽然对一些与自己对立的观点还是会有尖酸的想法,但是不会随意的去judge别人,同时也更不容易被人所劝服,老猪腰子还是正的很,不被流行情绪所感染,当然了,也更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我们都听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听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找对了方式,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顿悟的。
千万别让书做了你的焦虑填充物,也别拿来给自己添堵,喜欢就读,不喜欢就扔在餐桌上撕了来吐午餐的鸡骨头。
Tips:买书前请试读电子书。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是糊酱,但我真的没有
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