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电影《羞羞的铁拳》上映的时候,有人推荐过,但是我觉得名字太羞耻了,不想看就没有去看了。那时刚好大鹏的新作《缝纫机乐队》也上映,鉴于之前他的《煎饼侠》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感觉就是叫了一大堆大咖“充场面”,一点料也没有,作为一部喜剧片我却真心笑不起来)所以对《缝纫机乐队》也没有抱多大的期待。
更何况后来它的票房也不是特别理想,更加没有让我没有了想去看的冲动,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这回事,但是心里还是会想着,那个喜欢大鹏的人,看了这部电影后,会有何感想?
今天刚好在家有空,就把这两部片一起给看了,想看看究竟票房高的会不会真的更加好看一点。结果发现之前错过档期没有到电影院看这部《缝纫的乐队》真的是太可惜了,而《羞羞的铁拳》真的,说不出为什么会“红”,还好木有去看,笑点太低级,人物设定很多程度上也是借鉴了以前星爷的,还有《乌龙院》的,很多歌曲也是在致敬老一辈的电影吧,但是作为一部喜剧片,还是不够有自己的亮点,看得我有点“懵懵哒”,不管是马小他老逗,还是副掌门人,都有一种很憋屈的赶脚。
唯一可以说比较成功的一部分可能就是“男女换身”这一点了,但是这在动漫里面,很多剧都有出现过,比这个还搞笑的大把,真的,除了夸大其实的演技,也没有什么真真正正的能让人笑出来的。或者说,那种笑,只是皮笑肉不笑,笑完的下一个瞬间就已经不晓得自己刚刚笑了啥了吧,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
对于打戏,倒是辛苦了艾迪生,最后部分的名誉之战,挺逼真。不过作为擂台赛,还是不够刺激,想起曾经自己喜欢过的比赛,那种场面的紧迫感,真的是无法匹及,当你真的是用生命在打,在捍卫时,你能做的,可能会更加“残忍”,这里说的“残忍”,是指招数上的,和挨打的程度。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看《羞羞的铁拳》脑海里总会想起《铁甲钢拳》那个小男孩,那个为了自己的机器不惧权威的自信。也许,都是在捍卫吧,在捍卫属于自己的荣誉,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后来看了《缝纫机乐队》,感觉又不大一样,可能是理想这个词比较敏锐,比较现实,也更加“残酷”,有一种颓废的美,让人更加“爱不释手”,放弃又捡起,捡起又放弃,离开太久又甚是想念。也可能是乐队的精神或者草根的气息,更加能俘获人心,或者是片中歌曲更加深得我心,最后,沦陷了。
一部喜剧片,到最后却无由来的让我落泪,让我心伤,真是始料不及。
特别是当beyond的歌曲《不在犹豫》响起来,乐队老成员出现,众多现实乐队成员出现,我知道,摇滚,确实是真的不死,黄家驹也不曾离去。而那个兴师动众的场面,也着实震撼人心,即使被人说卖情怀,我也觉得这不足挂齿,这本来就是神话,本来就是一代人的经典,是直至今日也无人能及的高度。
而整部戏的灵魂人物,萌萌哒胡亮,也是一个逐梦人的代表,一个有点孔乙已的笑料,却是最扎实的,最感人的梦想家!不是白日梦,而是脚踏实地的梦,摇滚不死的梦。
卢思浩的书,《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有一句话我觉得是最的关于梦想的解析,他这样写道:人为什么要背负梦想?是因为梦想这东西,即使你脆弱得随时会倒下,也没有人能夺走它;即使你真的是一条咸鱼,也没人能夺走你做梦的自由。
所以,胡亮做到了,建国做到了,炸药做到了,希希做到了,甚者是妇科老医生也做到了,坚持,坚持,坚持,直到有一天梦想成真,你要的美好也就看见了。或许还能带动其他的人,影响其他的人,为一个地方的存在写上浓重的一笔。
就好像笛安说过的一句话:“找一样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理想也好,爱情也好,我需要这样的东西来提醒我,我不是靠活着的惯性活着的。”
我们活着,就应该有梦想,有动力,而不是靠惯性,在蹉跎。即使有时候梦想并不能带来填饱肚子的面包,像建国的爸爸说的:“钱可以救命可理想不能。”但是也要坚持,换个活法坚持。
“胡亮,你听着
车得修 歌也要唱
不唱心里那个口气儿就没了
你哥我以前心里也有这股劲儿
那时候我想的是什么
想的是每天什么时候开始的
现在这股劲儿卸了
我想的是每天什么时候结束
心里有股劲儿的时候,你哥也摇滚过
现在这股劲儿没了
我每天想的都是这个,这个(钱)
但你不能这样,只要你唱,大吉他就还在
不唱就真的没了”
可能,这就是除了结尾让我落泪的另一个更加值得落泪的地方,因为我TMD不就是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结束吗?
也因此,不由得想起一些理由,来开脱,这种喜极而泣导致的心情起伏不定。
喜欢上了,就会觉得他人的评价也不再是举足轻重的,自己也拥有自己的眼观,感官,自己的丈量之尺。
我知道,人很多时候会在面对现实中的不一样,因为从众的心理而选择一样。但是,有时静下来想想,又会不以为然了,我们是人,不是动物,是有主见的,有灵魂的,是好是坏,由“心”说了算。
就好像电影影评的极端分裂,有时候看了也会让自己愤愤不平,可能今天我在做的就是让人厌恶的事,然此时我想到的只是对于不同人的观影享受不同带来的不同的感慨万千。
也许正是由于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并不是什么电影好和坏的问题,而是看到的问题不同。
所以呢?《羞羞的铁拳》也好,《缝纫机乐队》也罢,心境不同,看到的点不同,领略风景的不一样,当然褒贬也就不一了吧。
也就不应该怪罪到什么个人的喜好,层次,境界的不同吧?只因为心的不同,才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吧。
简而言之——心境不同,导致看问题的结果不同。
然梦想,始终不该言弃。要像那几个台湾环岛骑行的老爷爷一样,就算失去了年轻时共同逐梦队友,也要带着他的信念,一起前行,才不管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