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直中学 李战峰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次语文考完,人们往往先问今年的作文题目是啥,而不问其他题如何。因为作文的含金量最高,占分比例最大。以语文总分120分计,作文一项就至少占50分,相当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满分。因此,作文的得失,决定中考语文的成绩,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说:作文,语文中考之关键,学生升学之希望,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中考中如何写出锦绣文章,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取高分呢?
1、文体的确定
近年来,时兴“淡化文体”的提法,但淡化文体的真正含义是指作文命题放宽对文体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文体,而不是作文不要文体。这类题目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但当你构思为文时,还必须有文体意识,至于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就要看题目本身的内容要求和作者的特长来选择。确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该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确保文章形式“入格”,不能“非驴非马”。
2新颖的选材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难以奏效。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
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特殊的家庭。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经昧着良心达到诅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的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一些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别人想抒又不敢抒的感情来写。
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写人的同学横线上填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记事的同学横线上填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见到的大小事。有一个考生却不落俗套,横线上大胆的填上“爱情”两个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骇世俗。如半空中一声炸响,令阅卷老师为之一震,吸引着阅卷老师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正文。原来考生写的是小时候受《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小画书的影响,认为真正的爱情属于王子、公主所有,反映了童心童趣。长大以后,受影视剧的影响,对恋情开始向往,反映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是考生求新决不求险,为避免不同的阅卷老师在选材立意上的争议,接下来考生写了一对退休在家的老夫妇,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安度晚年的情景,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思想健康、情调高雅,在选在立意上理所当然获得了高分。
3、精美的语言
以前评分重视内容,也就是内容分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和阅卷,出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了语言表达的分量,语言分有的占了阅卷老师打分的一半。作文中生动简洁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丰富合理的想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尤为阅卷老师所赏识。
文章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互美,排比、对比、引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图画美、人情美和意境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清爽怡人。阅卷老师能不判高分吗?
4、整洁的卷面
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甲文卷面干净,书写工整,而乙文满纸涂抹,书写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的说,甲文要得高分,乙文要得低分,二者相差5——10分之多。我们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又一重要因素,考生必须万分注意。平时写的一手好字,考场上就占了巨大优势。可想而知,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阅卷老师读到一篇“眉清目秀”的文章,不禁神清气爽,能不打高分吗?
5、耀眼的闪光点
历年中考,作文是平淡无味的多,能使阅卷老师精神为之一振的佳作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文中缺少“闪光点”。
如果能发现几处,哪怕是一两处恰当引用的古诗文、广泛流行的歌词、电视中经常出现的广告用语等等,都能成为你文章中的一大亮点,而在恰当的地方,写上几句从文章中总结出的、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发的句子,将更使文章增色。一句话,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文采都很重要。可以想象,阅卷是很紧张的,也是很单调很枯燥的,每天那么大的阅读量,不来点亮色,是很难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能给我们以启示。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展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原则,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理解精神要求,包括范围、重点、题型、题量、分值等等。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调整复习策略,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更有效的办法。
总之,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的语文复习才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