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读到美国纳塔莉·戈德堡《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遂在3月3日正式开始了“日均3000字”的“伟大计划”,前四十天坚持很好,多,能写六千多字,少,也可保持在日均量以上(前四十天的成功经验见我的公众号文章:《写作的三种类型之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Q0NTQ1OQ==&mid=2247483655&idx=1&sn=389e4bad6846405ada474cef1ac322e2&scene=0#wechat_redirect)。差不到四月底之后,加班、开会等“为生活必需而出售的时间增多”,逐渐出现一两天都零字的现象。至今天为止,共写363234字,日均2007字。我的“伟大计划”虽然不能说完全失败,但离目标还有四成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实践不足,缺少反馈,产出太少。今天参加21天写作,目的就是想在弘丹老师的指导与大家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这三个问题。
一、不做“知道分子”,要做“实践分子”
自从参加李笑来组建的新生大学社群之后,许多观念得到改变,尤其是李笑来讲得四节写作课,“写作不仅仅是输出,而是输入、处理与输出”、“写作包括思考、表达、输出价值观、积累影响力、普渡众生五个阶段”、“写作就是沟通”、“沟通是让对方明白了之前不明白的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等等观念与道理,确如棒喝,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看到了以前未曾看风的风景。然而,这些观念因为自己实践不足,还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还没有为自己写作能力的实际提高发挥作用。可以设想,如果缺乏足够的刻意练习,即使再听若干轮李笑来的写作课,也至多是个“知道分子“而已。真正的成长,必须通过实践,成为“实践分子”。所以,看到这个以写作实践为主体作业的群,就如1960年的饿汉看见了馒头,参加是必然的。
二、增加“化学反应”,寻求反馈
写作是一种技能(包括李笑来所说的输入、处理,其实就是阅读与思考技能),而技能的提高,与反馈的有无、及时与否等密切相关。心理学领域,有很多有关学习反馈的经典实验已经证明: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我自年初以来的每日写作,没有任何读者,甚至都没有第二次阅读过,所以,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反馈的技能练习,所以再好的写作观念,也产生不了多大作用,甚至坚持下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21天写作群,要求每日分享,尤其提倡在简书上写作,这样写作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了读者,尤其是本群成员的更为精准的意见、批评等反馈,将是每个人提高写作技能的最佳良药。
这是我选择21天写作群的第二个理由。当然,也希望在群里能得到更多人的批评、指导,更希望所有人同时都是热心的批评家,相互之间有很多”化学反应“,而不是像小学生一样互不干扰的”排排队,吃果果“。
三、“随大流”,抗击懒惰
有句话说:人的每个毛孔中,充满的都是懒惰。自己毅力不足以抗击懒惰老怪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想做事的环境,比如微信上的群、社区,现实中的俱乐部等,这就是自己目标的“大流”,然后“随大流”,就会容易一些。弘丹已经成功战胜懒惰老怪,现在又组建这样一个精进写作的“大流”群,那“随大流”就是最好的练习写作的好去处。
(按:今日再次阅读,才发现昨日发布时,少粘贴了一段,并且中间有若干错误字,现更正修订,再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