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不会做饭的年轻人
截至目前,上海大部分地区都封了超过40天了。
处在疫情防控之中,除了病毒,还有什么是最可怕的?
上海的年轻人给出了答案——不会做饭。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月均点外卖6次以上。
其中,90后、00后撑起了外卖订单的“半壁江山”。
封闭隔离打乱了千万家庭与个体的生活节奏,买菜、做饭,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如今却成了很多年轻人的老大难。
不会做饭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有的已经整整吃了快一个月的泡面,即使政府发物资了,但是却不会做!
有人因为平时没有做菜的习惯,家里连锅都没有,就算配发肉和蔬菜都没有意义。
有人家里有土豆的,等到土豆发芽,却不知道怎么吃……
家里有米但是不会做,在群里求助邻居多做一点菜捎上一口饭。
还有一位来自长沙的上海白领自曝:
自己和朋友在家三天,已经成功烧糊了两个锅。
自己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但也总不能一天三顿都吃辣椒炒肉。
于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始了新的“挑战”。
虽然但是,就算按照APP提供的菜谱,掐着计时器,还是把锅烧糊了……
(正面看起来还不错,但底部已经烧焦)
隔壁的室友,情况貌似更糟糕。
被封三天,连续吃了三天的素,因为这位室友不会做荤菜。
但即便是素菜,他依旧没有耐心站在燃气灶等待,等“糊味”传到房间,锅已经黑成一片了。
这些年轻人,大多数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踩着精致的高跟鞋踏进CBD大楼,把日子给过成了这样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在这个特殊时期,却只能望窗感慨:疫情再不结束,真的要饿死在家里了!
想想真让人感慨:无数医护人员在前线抗疫,不分昼夜地守护我们,到头来,打败我们的不是病毒,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2
会做饭的孩子有多帅?
想起之前在新闻里看到的几个孩子。
一位是浙江的小女孩,才10岁,她的放学时间比爸妈下班早,便会顺路买回几样蔬菜。
回到家,小女孩就变身小厨师,焖上米饭、再煎牛排、煮豆腐汤,有模有样地为全家人准备晚餐。
但这并不是一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式的苦情故事,小女孩的父母都是医生,经常需要加班。懂事的女儿便主动请缨,先是学着买菜,后来发展到做菜,最后承包了一家三口的晚餐。
切菜↓
做饭↓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姑娘竟然还从实践中摸索出了烹饪技巧:
“以前做菜的时候,我被油溅到过,后来我发现,要听它的声音,如果里面噼里啪啦很响,就不能掀开锅盖,等声音小了,先打开一条缝,如果没有油溅出来,就可以打开锅盖了。”
而忙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迎接他们的不是冰锅冷灶,而是一张可爱笑脸和饭菜飘香!
这种感觉,应该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的,看看这位妈妈发的朋友圈就知道有多幸福:
看看这评论,太招人羡慕了!
做妈妈的说:人生除了文化知识,还有一种叫生活的技能,这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小女孩学厨的故事背后,是对教育和人生的另一种思索。
还有另外一个让人夸赞的孩子:
抖音上有个叫胖胖小鱼的“宝藏男孩”。年纪不大,却是家里的“大厨”。
他在闲暇之余,最大的兴趣是给家人做饭,而且做的都是很有技术含量的菜:拉凉皮、腌辣白菜、肉丸胡椒汤……
据妈妈说,小鱼5岁时,就开始让他洗菜,穿着围裙拿起刀具切西红柿。
第一次下厨房,小鱼切得有点费劲,自信心受挫,但在妈妈的鼓励下,越来越熟练自如。
如今他的厨艺随年龄的增长突飞猛进,赢得全家人甚至全网的好评。
看他娴熟的操作,干净利落的动作,绝对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照顾好自己,包括身边的每一个人。
浏览他的视频,总能发现他的妈妈喜欢自嘲“我很懒”,可在胖胖小鱼身上,分明看出了妈妈最大的智慧:教儿子做饭,锻炼他“自力更生”。
这不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更是教他们在这个风险与残酷并存的世界里,用美食与能量治愈自己,与生活握手言欢。
请务必相信,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那些会独立、能自理的孩子。
3
独立是幸福的基础
都说蔡少芬是被娱乐圈耽误了的教育家,上热搜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
之前她曾在微博发了一组女儿下厨的萌照,并配文“用心做菜的小厨师
”。
照片里,今年才6岁大的包子妹妹,个头不过比灶台高出一点,表情认真脸上带笑,熟练地拿着小菜刀切着蔬菜和肉条。
看这倒油炒菜的姿势倒是老练得很,俨然一副小厨娘的模样。
做菜一气呵成,最后的成品看起来也很美味。
网友大呼可爱的同时,也有点疑惑:为什么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炒菜做饭?
同样在一次采访里,有记者也问到蔡少芬这个事情。
她回道:“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翻一翻蔡少芬的微博,包子、汤圆俩姐妹做饭的照片出现的频率真挺高的。
姐妹分工,有条不紊,一个打蛋液,一个裱花,合力做曲奇饼:
包子妹妹炒蔬菜,汤圆姐姐挑战难度系数五星的洋葱肉片:
甚至一起在家里种起了盆栽青菜: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和厨房,就是两个平行世界,扯不上关系。
事实上,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最简单的生活技能,蕴藏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介绍,芬兰学生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动手为自己准备午餐。
任课老师先带着学生一起研究食谱,接着,学生陆续去“厨房教室”,自己照着食谱大展身手。
在芬兰,学习成绩不是评判学生的第一标准,厨艺好的孩子才更有竞争力。
之前,上海一名初中男生因“会做饭”被世界顶尖私立高中希尔中学录取。
希尔中学以量产精英闻名,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道格拉斯·沃纳和好莱坞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都是这所中学的校友。
希尔中学在中国的录取率不足10%,而上海这名幸运儿既不会弹钢琴,也没有体育特长。
他最擅长做饭,并把自己做饭的过程拍成视频,用自己的厨艺打动了学校,最终被成功录取。
厨艺,正成为孩子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要知道,做家务不是为了取悦谁、服务谁,而是一种生存能力,它跟读书、工作一样重要,从小就要培养!
不仅如此,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独立,有更好的家庭观,长大后组建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
《少年说》中一位妈妈,在对待儿子做家务这件事上,三观可以说正得让人钦佩!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付轩昂对着台下对妈妈喊话:“妈妈,能别再逼我做家务了吗?”
台下的妈妈直截了当地微笑回绝,“不可以”。
付轩昂见妈妈如此决绝,便抱怨道:“我每天写完作业,还得刷碗、择菜…我才多大,现在主要任务难道不是学习吗?!”
没想到,妈妈接下来一番话瞬间让孩子哑口无言——
她说:“将来你的另一半,也是千娇万宠的,她也是她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要跟你受委屈呢?为什么她要承担全部家务呢?
她也要工作,她也要学习,她也要带孩子,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你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付妈妈话一说完,台下掌声雷鸣,不少观众也被这一番话感动了。
就像付妈妈说的:做家务从来与性别无关,无论男女,都要学习做家务。
知乎上,关于做饭的问题,许多成年人深有感触:
小时候,父母怕烫着、摔着,这也不让学那也不让学。
长大后,又被父母嫌弃,这也不会干那也不会干。
生活能力不足,怨谁呢?孩子才是最无辜的。
我们不可能养孩子一辈子,也不能把孩子护在怀里保护一辈子。有远见的父母会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本领。而最朴实无华的本领,就是做饭,保证自己走到哪都能活下去!
即便遭遇挫折,孩子们也有勇气、有力量从生活的重压下抽出身,为自己煮上一顿热乎饭。
所以,教孩子做饭,不只为了填饱肚子,还为了今后能自食其力,善待自己。
孩子坐拥出色的成就,纵然令人羡慕,但若能成长为一个有着健康生活和心态的快乐的普通人,未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每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真正的爱,是舍得让孩子在劳动中蜕变成身心健康的人,拥有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和底气。
愿我们,都尽早放手,让孩子在精进厨艺的同时,成长、成才。
幸福的滋味,就是寻常烟火味。孩子,愿你不论在怎样的境况下,都有让自己过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