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月28日从英国回来后,住在婆婆家已经第9天了。在这9天里我享受了一辈子从未享受过的为所欲为,我们这一家4口都自由自在,吃的喝的都随心所欲,作息时间也是自己随便,简直是幸福极了。我害怕这个享受已经到了顶端,赶快拿来樊登老师的“幸福的方法”重温一下,不要让这幸福的感觉溜走,我用打坐的方式做在一楼的卧室床上,看着窗外小院里的棕树,还有趴在墙上的一只猫咪,听着樊登老师讲述着“幸福的方法”。
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幸福与否就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它的方法就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需要有很多的知识积累做铺垫的哦。否则,整天怨天尤人,总感觉别人欠你的太多,总是担心未来,恐惧心态伴随一生。
四种类型的人生:
第一、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不愿意努力,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孔乙己,吸毒者,网游上瘾者,夜店流连者,混日子的员工;
第二、忍辱负重:不断努力,以为过了眼下的困难就会好;以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会过上快乐的生活;累到死的企业家,不断追求权力的官员;为了事业牺牲家人的人,咬牙准备高考的学生;
第三、无助型:认为怎么样努力都没办法幸福的;人生就是受苦的;怎么也没可能改变生活的;怨妇,抑郁症患者,永远痛苦,责怪自己和他人的人;
第四、幸福型: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的人;孔子,颜回,释迦摩尼,慧能,曼德拉,你身边积极又乐观的普通人。
有人会说这一切是不是自己安慰自己?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对于这样直言不讳的说法属于典型的困而不学。快乐与痛苦本身就是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事物。任何以为外在的事物可以决定我们内在感受的想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实用主义。就像佛教说的,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当你能够调节你的想法和对世界的看法时,你才能从容平和的面对人生的种种。这时,你才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也就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重温了这本书,使我更加释怀,人生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如果感觉自己到了幸福的顶端,要觉知当下自己需要的是啥,不能沉迷于无知的享乐之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快乐的,我爱读书,更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