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儿子的教育我历来奉行快乐原则。学奥数、学英语我们都能愉快地进行,唯独学钢琴是个例外。
每次吃完晚饭,就展开了拉锯战。“儿子,学琴了”,“好的,马上”。结果马跑了半小时也没上。“再弹一遍”“我不想弹了,好累”,为了少弹一点,经常磨嘴皮、讨价还价。心不在焉、磕磕巴巴地应付我,“手指抬高”,“不要折指”,“不要趴在琴键上”。口水说干,稍不注意,故态萌发。
有一次明明弹错了,偏不认帐,勃然大怒的我,使劲地拍他的背。他上气不接下气的,吓得我大气不敢出二气,发现使用暴力真愚蠢。
我们家的琴凳上是安了一根针吧,他才不愿意坐上去?真佩服那些妈妈,老早培养出良好习惯。我们一学几年,坏毛病一大堆。
我承认,学琴是我的一厢情愿。表面上征求了他的意见,那么小的人哪里知道琴途的艰辛,还不是人为操纵。放弃吗?承认他确实不喜欢,或者没有这个天赋,虽然换来一时轻松,但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种挫败的体验会影响他一辈子的。
要“快乐”学琴,得反思学琴的痛苦。上课和练习都是一对一,既孤独又枯燥,没有观众也没有伙伴。摆弄半天,达不到理想效果,不容易体会到成就感。加上回课质量不高,在老师那儿找不到正反馈。下课后我又说教他,看看别的小朋友如何如何,等于雪上加霜。
怎么让学钢琴变成一种有趣活动呢?小汤教材里有一首曲子叫《捉人游戏》。小孩子最喜欢的娱乐就是你追我赶。钢琴学习要是来个追赶游戏,小朋友肯定会喜欢。
所谓快乐教育的核心,是要让他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而最好的成就感,来自于一点点地发现自己的进步。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里力陈数目字管理的重要性。推而及之,弹琴亦然。练习质量,要想法量化,加强数字管理。
准备好两样工具:一个是计时器。我先后买过那种手表式的和旋一圈回复的,都不经用。最好用的还是那种体育竞赛的秒表,产品非常成熟,方便操作,又结实耐用。另一个是笔记本。用来写上日期,记录每首曲子所用时间。
将新曲子分解成唱谱和练琴两个步骤。新曲子先唱谱,比较唱谱所花时间。再弹琴,比较弹琴所花时间。确定每天的赶超目标,比如两遍达到前一天的最快速度即可。
告诉他唱的和弹的速度提高了,他就会特别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以前你要让他弹一个小时,简直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自从我用这种方法以后。一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而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唠唠叨叨、焦虑不安。安心在那做记录,他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们的任务和目标都很清晰。
为了提高速度,他会听取合理化建议。比如抬高手指落下,远比用手按键快,提前看谱比临时找键快,唱谱有助提高速度等。这些技术分析,他不再抗拒,全部虚心接纳。我成了他的同盟,不再是监工。
在熟练度的基础上,追求节奏的精确度。等他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我又会让他跟着节拍器,把节奏给我定下来,最后数质并优,圆满完成回课任务。
我们的邻居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问我,听起来那么流畅的,是不是我在弹。我很骄傲地说;都是我家宝贝弹的。快乐弹琴法,让士隔三日、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