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项目初次复盘:
置之死地而后生,过程曲折,万分痛苦过,最终圆满解决。
第一阶段(故事的缘起):
故事的开始是项目在第二阶段的需求澄清时,客户顾问安东给了陆燕一个反馈:说现在的营销工具模块有点boring。于是陆燕用自己对安东的理解,给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希望我在产品洞察版块的最前面把销售分析拿掉,换成品类的相关分析。因为安东对陆燕的信任,我也觉得大体上是合理的,所以开始思考如何修改。
第二阶段(故事矛盾点彻底爆发):
想破脑袋我也没想到很好的办法。于是我咨询大D。没想到被大D一问三不知:“为什么觉得Boring?这个时客户的需求,还是安东自己的想法?” 我完全答不上来。于是大D很恼火的建议我后面要调整一下项目的沟通策略:所有的客户需求一定要和产品经理谈,而不是让陆燕做安东的传声筒,不让安东做客户的传声筒。作为产品经理,我要极力去沟通清楚所有的需求,因为只有我要为最后项目的成败负责。
在大D的建议下,我又和陆燕进行了一次沟通,只是这一次我依旧因为自己坚定的观点,而被陆燕带着走,和他达成,要做把销售分析去掉;后来谈完后,大D又亲自去找陆燕强调这件事,不要被安东牵着走,他不是最后的决策者,也不是产品的使用者,如果最后出问题了,他是不用负责的。我听到后再次问陆燕,他觉得大D虽然说得有道理,但还是坚持要我做调整,在客户面前讲新的版本。
第三阶段(故事转机):
晚上回到家,我心里已经快奔溃了。问题不是怎么修改,而是我已经不知道要不要修改。理智告诉我:,大D是老板,他已经明确告诉我不要修改,我应该不能修改,但陆燕的强硬态度,又让我不知如何是好。苦难了很久,我选择了咨询正晶,于是故事开始有了转机。
正晶对我的指点,非常专业:
我阐述了事情的经过;然后他掌握了失态,甚至是明白了陆燕和安东为什么又这些表现的原因(因为现在的东西不够体现宏原的优势,对客户来说不够power);他有了初步的判断,认定我不应该修改,只要我不修改,责任始终不是我的问题。这是保守的做法;另外,其实还有一个解法,如果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作为直接负责人,我可以顺从自己的想法去做。对于事件本身,明天我需要做的是,再次拉着陆燕讲明自己不会去做这个调整,同时也站来陆燕的角度去告诉他我会在演讲上更多强调宏原的优势,如果最后他还是不同意,那就说:如果你能说服大D,我就改,不然的话,你自己拿去改自己讲;
后面他也进一步了解了而我现在的工作,告我要对现在产品要做一个产品矩阵,看看哪些是自己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攻克的,大D的建议在概念上很好,但只有结合行业的现状,决定自己做什么才最又收益。
听了正晶的建议,我心里安定了许多;
第四阶段(故事高潮):
由于自己的心里状态开始回归正常,终于脑子能思考。第二天,我向陆燕摊牌,告诉他:既然大D已经明确说不改,我就不改了。陆燕的回答也让我出乎意料:”我没问题啊,既然这样,到时候会上有什么我们就一起扛呗。只是到时候有些东西我就不能帮你说上话“。回到座位上,我继续思考,对原来我和大D梳理的思路做了一个深度的补充。我拿着这个建议,再一次咨询大D;结果非常顺利。他给了我高度的肯定,认为这个调整非常合理。当我后面进一步问起陆燕提出的建议我也觉得有道理,但我不知如何融入到现有内容里去时,他建议我另起一个模块,以报告的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
至此,我基本收集了所有人的建议,并都有合理的路径去使用这些建议。于是开始马不停蹄的修改调整;
第五阶段(故事圆满结束)
和陆燕一起出差到南宁,路上我也和他分享了我的这个修改。会议上,我把产品讲了一遍,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用户的几个问题也基本是针对可行性的,顺利被解决。安东事后还和我说今天表现不错,讲的非常策略,就是小声了一点。
结束语:
这次经历,夸张一点真是凤凰涅槃,我置之死地而后生。再一次得到了成长,其对我的指点不亚于之前爱乐维项目对我的影响,必将成为我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故事中的几次重要谈话,和大D的谈话,和正晶的谈话,和陆燕在酒店的交流,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另起了一篇专门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