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10点多,我在写材料,叮地一声,手机响了,一个高中老同学发我一条短信:看微信。
我打开微信看她发给我的内容:你的书在哪里有卖?
我花了好几分钟比较了JD、亚马逊、天猫、当当四个网站后,最后给她找了全网最便宜的网店链接,然后微信给她。
她心满意足地回复了一个笑容就潇洒地消失了,好像这晚没有出现过一样。
做了一回图书导购后,花了好一会儿才定下心来重新写东西。
第二天,老同学又发了一条微信问我:亲,你能送我一本书吗?
神呐,原来你昨天没买书啊?
我昨天花时间做比价,做筛选,似乎一点点价值也没有啊,心好塞~
我忽然明白我同学问我哪里卖书根本就不是要真买,而是要我送她书。
作为老同学,直接和我说句大实话就这么难吗?(好吧,怪我情商低,没有率先领会她的意思,我认错~555)
你完全可以直接说:老同学,我想学PPT,能送我一本你写的书好吗?
如果嘴巴摸摸糖,可以问:亲,我最近发现书架上少一本……
我问:少本书?
你:你的签名书啊……(害羞表情)
我立刻回复:哈,谢谢老同学捧场,给我个地址,我让同事明天发你。
微信文字沟通因为没有实际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的修饰,所以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有2个小Tips:
- 有时候,微信适合直达来意,尤其是相对熟悉人之间的沟通
- 在微信的世界里,记住一句话“永远没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因为你有表!情!包!哇咔咔~
有一次我作为嘉宾老师参加客户的年度研讨会,除了高层领导班子,全部都是分公司的一把手参加。
第三个发言的CFO在讲述年度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个角落传来一段女人的语音“今朝老娘么空,要册其……”。
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所有人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纷纷左盼右顾。
只见一位男领导异常尴尬,紧张到直接关机处理,长按关机键前的2秒钟声音还在播放……
CFO圆场说:看来有人嫌我话讲多了,我少讲点。众人大笑。
可是大老板不乐意了,站起来说了句:之前通知里说清楚,今天开会全场静音,就这点小事都熬不住吗?
事后,我一直在想,那个“肇事者”为什么会点语音呢?
或许他本以为手机是静音状态,语音是没声音的……或许他本以为点开语音,他马上能拿到耳朵边上听……或许他就是错误点了……
很可惜,这个世界没有“或许”啊……
微信语音有其方便性,也有其劣势,关键劣势是容易“惊扰”别人,不够私密。所以,分享2个小Tips:
- 上班时间最好不要给别人发语音,因为要照顾到对方可能开会或开车不太方便接听,发文字会比较好
- 作为接受者,有个新技能需要get√——长按语音后选择“转文字”,这样即使是开会,也能悄无声息“听”对方语音了
好几年前,我太太曾经有一天回家后和我说,他们那部门两百万年薪的Director找她邻座男同事谈话了。
谈话的起因居然是这个男同事在晒了一条朋友圈:MD,今天加班,这个月第二次了!
之所以被我太太知道这件事,是因为Director在公司部门月会上特地说了几句,听我太太转述,大致意思是:有些人偶尔一加班就觉得很烦,我很想知道,公司给你每年加工资的时候,你怎么不觉得烦呢?
听说这位老板平时非常NICE,非常绅士,极少发火,他在会上居然如此“直言”,所有人都觉得肯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了”。
听说没出三个月,这个抱怨加班的员工就被辞退了。
朋友圈其实是“个人名片”,你发的所有所有信息都代表你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专业水平,所以,有3个小Tips分享:
- 朋友圈不是摆放抱怨的垃圾场,更不是宣传低俗价值观的扩音器。如果无法没有办法输出价值信息,但至少留一方净土(保持沉默)给朋友圈,不惊扰他人也是一种修养
- 有时候,忍无可忍,必须一吐为快,我强烈建议你也别发朋友圈了,直接拉几个可以牵手同去卫生间的闺蜜或失恋可以喝一杯的兄弟(强烈建议不要是一个公司的)拉个小群,下班后彻底吐吐槽
我们行业里管那些徒有虚表的讲师叫“大师”,真正有底蕴的讲师叫“老师”。
彬是一家大公司的培训总监,群里朋友聚会时候,说到他会私下里称呼他为“大师”。
以专业标准,他的课程自嗨一下可以,真的要让市场认可,估计有点难度,彬大师可是很自信满满的哦~
天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同事说经过她统计,大师最疯狂一次是从早上7:08开始,到17:32,总共发了12条朋友圈,8条是纯文字语录,2条带照片朋友圈,2条转发文章。听说晚上还发了3条,2条晒女儿,1条晒自己看的书。
后来,有一天我碰巧去那家公司上课,中午休息,企业大学校长陪我一起吃饭,我问起大师总监怎么今天没看见。
校长说,我安排他最近去外地跟一个大项目了,今天不在公司。
事后底下有个90后小朋友悄悄和我说:其实大师是被校长大人存心“流放”出去的,因为校长大人觉得一个认真干活的人绝对不会每天至少发6条朋友圈的。
你既然不好好干活,喜欢各种晒,那我就索性让你去中西部分公司晒晒太阳,让你把心多放在正经事上,而不是那些自嗨的语录上。
我后来观察了一下,发现大师的朋友圈自嗨型语录没少,多了很多野花野草的风景感悟……
我明白:要让一个喜欢晒圈狂魔放弃晒唯一的办法是——没收手机。
多晒朋友圈会被老板认为你很空闲,不晒朋友圈会让老板觉得你很保守,完全屏蔽老板会让老板觉得你对他没有起码的信任,选择性屏蔽老板相对比较保险,但前提是老板不知道你屏蔽了他(要不然他也会很不开心),所以,怎么办呢? 分享2个小Tips:
- 合理的做法是坦然地、适度地晒朋友圈,例如:偶尔早上等地铁时候发条励志语录,偶尔看见一则专业领域的深度好文就转发一下,偶尔领导安排你培训就晒张教材里的某个模型图,偶尔派你出差就拍一张飞驰的高铁晒一下美丽心情,偶尔晒一张亲子游体现你的顾家,最最关键的词是“偶尔”。发什么体现你的逼格,但发多少体现你个工作量
- 如果发多、发少让你无所适从,我觉得有一条路适合你——另外开一个微信晒你任何想晒的,要多放肆有多放肆,请把一个“僵尸号”留给公司同事,你可以一条也不发,当有老板问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你直接酷酷地回一句:老娘只看微博的,从来不看朋友圈!
P.S.补充一个彩蛋,我认识一个颇有风度的金融业高官,平时关系很不错,私下经常互相调侃。她的朋友圈会晒她出席的一些商务活动,双休日会晒一张练习书法的笔墨砚台,很少晒她自己真人照,但偶尔会晒一些植物照片。我有一次在她“青草”图片下留言:为什么你那么喜欢青草,她回复点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喔塞,满满正能量啊!她私信我:你知道我为什么放青草图片吗?我哪里知道为什么啊……她直接回答: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