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他先充分了解南赣地区的地理和土匪的详细资料,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他立即整顿政府军队,提高战斗力。他还迅速揪出内部奸细,让土匪失去情报来源。他还在百姓之间实行“十家牌法”,让老百姓监督老百姓,土匪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只能龟缩在山林之中。
王阳明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不是只讲理想主义,他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心学的伟大。我认为他现在就是“事上练”,他在实践他的心学。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将第一个目标放在福建漳州大帽山的詹师富。以胜利结束战斗。接着又在另一个土匪王陈曰能麻痹大意时偷袭成功。
在两战两胜之后,他向土匪散发了一封信,即《告谕巢贼他书》,这是一封阴阳结合,绵里藏针,胡萝卜加大棒的情感告白书。我们的确需要好好的学习一下,这种沟通方式,是先威再恩,让对方心里暖烘烘的,让对方都觉得我们是真心为了他们好,如果再不识抬举,那就是他自己的过错了,我有任何的处罚都是理所当然的了。
由此看来,王阳明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在战场,而是在战场外,他把军事打击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攻心”。即使真的要打仗,重点也不在排兵布阵上,而是在前期的谋划上。这就是我平常经常提到的,前期的准备尤为重要。展现出来的,都是前期工作的结果。如果准备充分,那呈现出来的就是完美。
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将南赣匪患彻底平定。他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用心”。他最初的目的是消灭山贼,他就“用心”消灭山贼。后来他的目的是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他就“用心”地设立政府据点,教化百姓,出炉《南赣乡约》。因为他的使命感告诉他,消灭土匪后拍拍屁股走人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
我们在面对工作时,是不是也真正地做到了“用心”,我们有没有用心地去面对知识?面对课堂?面对学生?面对作业?面对常规?我们有没有用心地去想清楚我们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明了,绝对不只是为了那一个月的工资,更应该有对学生的使命感。我们应该用心地去考虑,因为我们的良知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平定匪患的同时,王阳明不忘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谈论“心学”,并且在南赣建立很多书院,教化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感。我们面对学生时,也应该攻心,应该触发他们的良知。除非他的良知已经被污染的无法再擦拭干净,那就不必再奢望教育的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