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正在上高三,月考的时候考砸了,我想好好和他沟通一下这件事的,看下问题出现在哪里,于是跑去和他聊天。
“你这次考试怎么考那么差,是不是又没有认真听课了”
没想到,在我看来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但是他却表现得很生气,直接回了我一句
“你每次都只会来责怪我!”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留下我在风中凌乱。回头想想在生活中,在和朋友、爱人或者是同事沟通的过程中,似乎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两个人说着说着,对方突然就开始发脾气或是冷嘲热讽,而原因在我们看来可能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关键对话》中提到一个名词叫安全感。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总会去寻找安全感,女生在找另一半的时候也会说要能给自己安全感。其实不仅在生活中,在对话中我们也需要安全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调查发现,其实人们不会并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如果对方的方式和气氛不对,就很容易让对方陷入先入为主的概念,对我们产生敌意,并误解我们的意图。
回想下自己最近一次和别人对话,在对话中发了脾气的场景,是不是因为对话的方式和气氛让你感觉不舒服,从而对对方有了敌意,觉得对方就是故意针对你的,但是如果同样的内容换成你所喜欢的人和你沟通,你还会情绪失控吗?
知道了对话的另一半突然陷入沉默或者是冷暴力的情况,是因为失去了安全感,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改善这种情况呢?
书中提到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需要先暂停暂停对话
第二步,应用三个小技巧:道歉、对比说明或创建共同目的
首先是暂停对话,当发现对方在对话过程中陷入了沉默或者是冷暴力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先主动停下来,给自己和对方一个冷静的机会。
接着进入第二步的三个技巧,首先是道歉,如果你在对话中朝着对方发了脾气,或者你伤害到了对方,你需要先和对方道歉。让对方撤销对你的敌意,然后就来到了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对比说明,对比说明要先给出否定部分,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者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再给出肯定部分,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举个例子:有员工对你经常不向公司副总汇报他们工作的事情怀有敌意,这个时候你该怎么用对比说明去让他们理解你的真正意图呢?你可以这样说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通过这样前否后肯的话语,是不是就更容易让员工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呢?
最后一个技巧是创建共同目的,如果对话中发现对方和自己的目的不一致的时候,要去营造你们的共同目的。
下一次,当你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如果对方陷入了沉默或者是冷暴力的状态,便可以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了。第一步是先暂停对话,第二步选择使用三个技巧:道歉、对比说明、营造共同目的来让对方恢复安全感,其中对比说明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技巧,要先给出否定部分打消对方对你的误解,接着在肯定部分表明你的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