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
迎春花,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种植广泛,湖边、溪畔、桥头、墙隅,或于草坪、林缘、坡地,房前屋后皆可寻见。迎春花如其名,冬末至早春先花后叶,枝条披垂,花色金黄,叶丛翠绿,如料峭早春里的一面花墙、一袭花瀑。从古到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迎春花吟诗作词。
唐白居易做《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唐代令狐楚的《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宋晏殊的《迎春花》:
浅艳侔莺羽,纖条结兔丝。
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
宋韩琦做《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刘敞做《迎春花》:
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
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
宋诗人董嗣杲作的《迎春花》
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
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
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
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
清代诗人叶申芗的《迎春乐·迎春》: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谁与赐嘉名,争说道、金腰带。
关于迎春的花诗词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料峭早春,花报春来。黄花翠萼,凌寒而开,撕开冬季的暗沉,点燃了朝气蓬勃的春光世界。这些诗句描形绘色,正是对迎春花自然生动的写照。
因迎春花不畏雪雨风寒,先百花而放的特性,诗人往往以花喻人或自喻,诗句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不与群芳争艳的傲然之气。
蜀葵
蜀葵,别称一丈红、大蜀季、戎葵。茎秆挺拔,叶翠花艳。盛夏而花,灿烂热烈,形态优美。蜀葵所植之处,总是一派繁华景象。
南北朝时,宋文学家颜延之以《蜀葵》题诗,赞曰:
井维降精,岷络升灵。
物微气丽,卉草之生。
喻艳众葩,冠冕群英。
类麻能直,方葵不倾。
唐徐寅笔下的《蜀葵》
剑门南面树,移向会仙亭。
锦水饶花艳,岷山带叶青。
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
烂熳红兼紫,飘香入绣扃。
唐诗人陈标的《蜀葵》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南宋陆放翁的《秋光》中,蜀葵花丛,蝶飞蜂舞: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
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
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
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
清代诗人吕兆麒的《蜀葵》,色彩明丽。
昔向燕台见,今来蜀道逢。
熏风一相引,艳色几回浓。
翠干抽筠直,朱华剪彩重。
倾阳曾有愿,莫认木芙蓉。
明代杨穆的《西墅杂记》记述:成化甲午,倭人入贡见栏前蜀葵花,不识,因问之,题诗云:
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
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
又因蜀葵朝开暮落,诗人在蜀葵中感伤光阴难留,一去不可追。
唐诗人岑参做 《蜀葵花歌》,咏之: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不同人的眼中,蜀葵有着不一样的意味。有人爱其色彩,朱华彩重,可与牡丹争色、有人顾花自怜,人老不如花。然而,不管人们看法如何,蜀葵都自顾自的开放着,明艳艳、热烈烈,繁花如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