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刚学说话的孩子来说, 或许每一个自信对他们开始都是新奇的,因为只知其音不知其意。今天吃过晚饭,女儿把地板弄湿了,爸爸说:“把拖把拿来拖拖。”女儿径直走到门后放拖把的地方,拉着拖把往回走,还不住地奶声奶气地说:“拖爸,拖爸。”说着看着她的爸爸,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在讲新课的时候往往会给我们介绍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但是当时的自己老是迷糊,北京?怎么老是北京呢?虽心中有疑惑,但是却不敢问老师,怕老师的责骂。
还有一次听一个语文老师说,当时她是第一年教三年级语文,第一次让学生写作文时,把写作的要点讲了讲,然后让他们自己打草稿,先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没想到过了一会,有个学生竟然把自己的本子用尺子比着全都画了一页的格子。老师看完后哭笑不得。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即使语文老师有时候对于有些字也是难分彼此,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当下有很多的学校提倡读经典,还有一些诗词,学生们读得琅琅上口,有时候却未必知道所读内容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讲解、引导,只有理解才是开启兴趣的最好的钥匙。我想要想让孩子们沉浸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还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正确理解,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将知识学得囫囵吞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