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宵节开始,平台上有一个三字联的对子一不小心跳到我的眼里,我觉得很好玩,对上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记得当时的三字联是“元宵圆”我对的下联是“芒种忙”,越想这个三字联越有意思,于是每天都在平台里找一些有意思的对联来对。平台的推荐就是好,它一捕捉到你感兴趣的话题,马上会给你接二连三地推荐过来,当然,你买过什么东西也会把广告推过来。
如何看待平台里的低级联句?我是这么认为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水平参差不齐的客户群汇集到这个平台里,大家都活跃在不同领域的不同的话题中,也许回到各自的垂直领域中,各有各的专业水平,唯有联句这个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种有趣的小文化却能吸引了庞大的友友们随时过来对上一两句,不需要多高水平,都有自己说法,都能当一个作者在上面描绘自己内心的小喜悦。相比各平台要求创作者必须符合什么的水平,才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一点来说,有的平台就比较开放,只要你会说话,你都可以参与进来。所以,平台反而就攒了它庞大的、各种水平的客户群。平台还是很包容的,这也是它的策划的理念吧。
既然这样,这个平台本就不是群英汇聚的地方,它不是诗词大会,也不是高雅文人比水平高的地方,它就是大家寻求乐趣的同时还能从高手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平台,这就够了,你觉得这些联句还有低级的联句吗?是有不少也不讲究平仄,也不讲究韵脚,纯粹就是随心所欲,即兴发挥出来,甚至有些给对句毫无关系的,你不知道怎么去对,但是,你静下心来揣摩他的心思,再想更好、更合适的字、词来对时,它反而是花你时间最多的一个对子,对完了却是一个最有趣的对子。
其实,我向来是一个态度鲜明的人,这两天因为写沈大师的问题还老挨骂。唯独这件事,我觉得应该持包容的态度。所谓的雅俗共赏吧。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你可以去看看,平台里出的对子大家认为水平高的,难度大的反而对答的人就少了,你也知道,平台里,可能更重要的不是出残对,而是人气和热闹。
前两天我从别的平台转发过来的一个残对,据说是一位济南老人出的,42年了没有得到满意的下联,转发后,与我想像的一样,确实没多少人进来光顾。这个上联是这样的:易卜生安徒生生生生花妙笔,这就是这个平台的特点,你把悬赏的对子拿过来未必适合。
相反,一个看起来简单易懂,大家都敢进去对的对子,却能招来一大群和对的人,我不认为它是下里巴人。只要存在就是合理,只要大家都觉得有趣,那你还不得不望“下里巴人”兴叹。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之前也见过的一副上联,“骑驴归小巷”,你是不是觉得它蹬不得大雅之堂,可它的将近3000条的评论,还是把平台的推荐占足了存在的份量,它热闹呀,我在地地铁上,一个好笑、可爱的念头蹦出来就随手对了个“背娃回娘家”,喜庆的不得了,不是吗?
我觉得在平台的联对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觉得有趣味就好,我们对的对子终将成为历史,哪天后代拿起来看时,说不定,那条不入大家之眼的小对子就是一个很值得大家推崇的好对子,也许以后的对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推崇呢,历史在发展,我们也是推动历史车轮的一分子。
那是不是什么联都去对呢?我觉得你天天在平台,你如果条条都不错过,对得了平台上那么庞大友友的对子,我不扶墙了,我来服你。能对得过来吗?反正我是不行,不是所谓的低级联对会错过,所谓的高级联对也会错过一火车。我守着它,它的数据都在不停地更新,平台上应该很多友友都有自己的工作,怎么可能应对得了呢?
所以,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觉得好的先收藏着,有时间就过来对一个,有的正好跳出来了,突然灵感一来,马上就尽兴了。有的上联出的可能不适合当上联的,就直接把它作下联应对。有的确实不太好对的,就放弃了。当然,有的对联也存在可能不健康的,那就索性放一边了,我们要传扬健康、向上的精神这应该是哪个平台都推崇的精神。
这里,我昨天遇见一个对联,不得不说下,这幅对联,出联者尽管说它不是混联,是一幅婚联,这里我就不便拿出来分析,但是,那个上联确实有点那个。于是里面好多闹着玩的友友可是有了发挥自己水平的台阶了,都不惜力气发挥自己的水平。我偷眼看了去,却惊叹于大中国的文字的强大内涵和它的灵动,每个对子内容欠传扬,但是文字真的都很精美。于是怯怯地以一个“如梦令”评论了下我的感受,算是对这个对联中体现出文字美宴的一种纪念吧。
对联本身区区几个字,就要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道理,甚至能讲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来,所以,对联里的每个字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我们也惜字如金。我眼中的每幅对联都是有生命力的,灵动的一个个生命。
确实有水平高的友友在里头发挥着带动大家向前走的作用。这样的红花大家都视为至宝,但是,红花也需要绿叶来陪。只有红花没有绿叶的花园不是春,希望我们都在平台的这个大花园里各发挥各的作用,让平台这个大花园满园春色关不住,满园红杏出墙来。
话说,好像平台给我什么好处似的,这么为它卖力。只因为我喜欢自媒体这个平台。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