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仨又来电影院看这次国庆假期的第二场电影——《志愿军: 雄兵出击》。
首先对这个电影的第一印象就是背景介绍很有逻辑性,虽然相对于结尾来说,有些过于冗长,但是如果要拍成一个系列,会有续集,那这么长的背景介绍,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电影一开始花了很长的篇幅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战。让不是很清楚当时新中国处境的人能仿佛身临其境般去代入自己的感情,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理解当时领导者们的决定。现在看来,他们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如果当时不站出来,就要让自己的儿子、孙子站出来,与其这样,不如让这一代人去面对,毕竟他们原本也是穷苦人出身,只要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子孙后代幸福的生活,那么就值得去拼命!
还有一点比较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感情铺垫很到位,拉近了与观众的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战争就要发生时,导演通过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嘴,说出了为什么选择直面战争不逃避。电影分别是从上中下各个层级的视角(从顶层到一线)逐个分析,让观众对这场战争的发生也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面认知。
有一个场面就是特意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人物来表达正确的话,比如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出场,应该是在1956年,电影让她在1950年出场,就是为了通过她的嘴来表达一个医生从生命的角度,来定位这场战争的必要性。
这是一部多视角的作品,有领导人视角,各军战士视角,外交人员视角,还有基层连队视角。如果不清楚这点,那么按照我们之前看电影必须要找出主角的看法,就会觉得这部电影很乱,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眼花缭乱看懵。我们仨看完之后也有点这种感觉,那纯粹是因为没看够的原因,可能因为是第一部,总觉得不应该就这么结束,就好像电视剧一样,还应该有下一集,正好也就那么巧,演员表都出来后,又放了一个画面,是外交人员李晓看见她哥李想正在收拾行装要从家里离开回部队的场面,就像是下集预告。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就让人不甘心,想要说点不好的,前面铺垫这么大气,必须配上一个宏大有气势的结尾,才符合我们的心里预期,可事实是结局潦草了些,有些像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