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有幸登临普陀山参佛,只见山上山下,庙里庙外,人来人往,密密麻麻,青山绿水之间,人们顶礼膜拜,烧香许愿,在我看来这一切只为一个“利”字而来,什么升官发财,学业婚姻,都在乞求菩萨保佑自己,又有谁真正留意过佛法的真正含义,又有谁真正的阐释过真正的佛法呢?参观完慧济寺观音堂在外面的回廊上倒是看见两篇文章,觉得蛮有意思,于是忙用手机拍摄,现今整理成文字,以备时时阅读参悟。
烦恼杀手
——摘自普陀山慧济寺观音堂外的回廊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种上却很说越来越愉悦。虽然购物、上网、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便利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然而我们会发现,短暂的快乐之后,自己的烦躁与焦虑依旧存在,甚至越未越多,郁闷、迷茫和苦闷的心境犹如乌云,会不时笼罩心头。
我们内心的不快乐是很微妙的。有的时侯,我们虽然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却闷闷不乐,暗暗抱怨没有得到提升,耿耿于怀工资没有别人涨得多;有的时候,身边的同事得到赞美和赏识,我们的内心会酸酸的,黯然神伤;有的时候,夜深人静,我们本可以安然入梦,却为了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彻夜难眠,患得患失;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遇到种种境况而物然大怒,大发雷霆。我们的内心,就像波涛翻滚的大海起伏不定。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宁与祥和?是购房买车的压力?是老板的不公?还是同事之间的矛盾?我们拼命工作。但即使有车有房。即便跳槽换了公司、换了老板,我们内心的苦恼并不能得到解决。究其根本,我们的痛苦不是源于外在的人、事、物,外在的只是一个缘,根本上是来自内心的烦恼。
人为何不开开心心的。而是自寻烦恼呢?这是因为我们内心里的充斥着一个沉重的,庞大的“我”,一个膨胀的像个快要爆炸的气球似的“我”,从小到大,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感受到的都是这个“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自尊,我的利益。有了“我”,也就有了“他”,在我们的观念中就会形成种种与他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真实存在,只是自己的一种感受,因而是虚妄的。由于我们常常本能地以“我”为中心看待周围的一切,这就造成很多看法是片面和错误的。
其实这个“我”,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个因缘和合的产物。就像是一幅画,画上四肢和脸,加上喜欢的衣服,再加上一些附属物,比如亲人、地位、房子、财产、喜好的东西等,于是就成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实实在在的“我”。这个“我”是变化无常的,会从年轻变得衰老,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当我们化作一把泥土,重新回归大自然怀抱的那一刻。所以,为了满足、美化这个虚妄的“我”而拼死拼活、生闷气,实在是划不来。
我们对他人常抱有一份戒备之心,其实最需要提防的倒是自己的烦恼,烦恼一旦出现,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安宁,丧失对于人、事、物真实状态的正确认识,被种种幻觉所迷惑,丧失理智和智慧。
减轻烦恼,享有快乐,就要从产生烦恼的因入手。对于我们内心牢牢抓住不放的这个“我”,可以尝试着放下一点点。比如,我们习惯了只在意自己,现在可以多用一些心思去体会他人的处境和心情,多去关心他人,关心他人的时候,自己那颗紧绷而僵硬的心会变得轻松而柔软;关心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在超越对立,扩大心量,就在放下对自我的执着。放下得自在,放下得轻安。
疗治自己的烦恼心病,最好的医方在于利他。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别人,利益别人,我们的心会打开,会复苏,能够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一切。
人生最精辟的四句话
——摘自普陀山慧济寺观音堂外的回廊
这四句话,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今人掩卷深思。每每咀嚼都会有心得和收获。就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一、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我觉得无论干什么,干多大的事业,健康毕竟还是第一位需要维护的利益。我们连生命都没了,还会有什么?
二、满足是最好的财产
人性的孽根性就在于不知足。不是有句话叫欲壑难填吧。现在一些人,吃了地上吃天上,几乎活的东西都想品尝一下。还有一些人,贪了百万想千万,贪了千万想万万,到了嗜钱如命的地步了。殊不知,钱到一定地步,就只是一堆数字,而且变成心惊内跳。寝食不安的数字了。还有一些人,没有多大的领导才能和水平,也没为老百性干下多少实实在在的政绩,一心只想往上爬,对岗位经常是挑肥拣瘦,对自己也有,没有正确的认识,还觉得谁都对不起他。
当然,“满足”要怎么去理解。往大理由说,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不应该满足;往小理由说,个人的修养和提高,也不应当满足。
这里说的满足,我想应该是知足,知足常乐吧。就是说,正确认识自己,合理把握度和分寸。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只能尽力干好力所能及的事。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凡事要适可而止。不是自己的或不该碰的东西不要去碰,碰了一定烫手,碰多了灼伤的还是自己。
三、信赖是最佳的缘分
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好像到了信任危机的时代,“不信任”的四处蔓延,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不信任的情况,而且一系列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件,使政府的公信力正在遭到社会的质疑和挑战。老百姓对过去崇拜和迷信的专家、明星、知名企业,也开始将信将疑。也难怪,当人们一日三餐,吃的喝的都不知、不敢相信是什么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有多少信任呢?人们还有多少幸福指数?现在,邻里之间一般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亲朋之间、夫妻之间也因为不信任导致反目为仇的比比皆是。
这个世上,人与人相遇、相识、相知,无论是血脉的还是非血脉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缘分。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失去了,这个社会、这个世道和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只有重构社会信任的氛围和文化土壤,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私利,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疑,我们才能享受来到人世因相遇、相识、相知而得到的这份缘分,以及这份缘分带给我们的那份美好和温馨。
四、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这就叫心安理得。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康有为说:人为一己私欲所系缚,被外物颠倒役使,成天患得患失。刚从这件东西的追求中解脱出来,又跌入到那件事的营求中,就没有一刻可以安宁。现实中,凡做了亏心事,干了缺德勾当,强取豪夺、贪得无厌者,哪一个不是整天提心吊胆,吃不香饭、睡不了安稳觉。你说,这样的人,即使有权有势,有钱有财,表面上看很风光、很气派,内心里他能感到幸福吗?能享受幸福的真正滋味吗?
幸福不是别人的感觉,而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幸福不在钱多少、官有多大,也不再住得房子有多大、开得车子有多好。其实,幸福并不昂贵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我们平常生活的点滴中。
只要行得端,走得正,没有害人之心,不做亏心之事,就会活得踏实、坦荡。即使生活并不富裕、无权无势,我们也会在这份心安中享受别人难以体验的那种幸福,寻常百姓的朴素幸福,真正发自内心的那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