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男同学,酷爱驾车出游,他自称他的前世一定是个蒙古人,骑马驰骋在草原上,无拘无束,无比快乐。
因为此生无马可骑就改成了驾车,于是他常常不眠不休地一人驾车行驶十多小时,甚至远赴西藏。然而又可以途经布达拉宫而不入,一直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情。
有多少人去拉萨就为了布达拉宫,他却能从宫殿门前经过而不入,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其实每个人的快乐都不同。
如同有的人喜欢吃,在品尝各色美味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不仅是口腹之快乐,更有心情的快乐;有的人喜欢做,在烹制各式佳肴的过程中,将五颜六色的食材在一双手中挥洒成一道道美味,在其间享受着快乐,不仅是视觉嗅觉的快乐,更是身心的快乐。
也许我的这位同学在长途奔驰的过程中,享受了饱览沿途风光的快乐,享受了历经坎途终抵目的地的快乐,而目的地是何处对他来说倒不重要了。
正如雪夜访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快乐在内心,何必见戴。正如我喜欢写几个字,在写的过程中,常常笔端跟不上心中所想,所思所想迫着笔端在纸上一路划过,这种快乐也许也非外人所能理解,然而不理解又如何。至于写完之后有没有人看又与我何干呢?快乐本就如人饮水。
此时,想起昨晚闺蜜三人的神聊,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声浪高低错落,此起彼伏,直到深夜。
莉借给朋友的四万元要不回来了,她照样乐呵呵的;珺刚花了四十万买了一辆新车,并且机缘巧合地省了十五六万,自然乐得合不拢嘴;而我也终于为我打了水漂的四十多万找到了说辞,原来不过是报废了一辆新车而已,于是三人笑做一团。
也许昨日的话题今天还能记得,无论钱财的得与失,终究随着时日会被忘的一干二净,然而快乐的场景,快乐的感受会永远留存,不可磨灭。
前几日母亲说起她的一位老姐妹,总是心感悲伤,无端想哭。这位老姐妹是一名退休的高级中学教师,家境富裕,女儿孝顺并育有一儿一女,一切顺遂。在外人眼中不知引得多少羡慕眼光,而她却总感觉焦虑,无法开怀。
记得樊登讲过一本书《幸福的方法》。他说道,世人总在追名逐利,认为名利可以带给我们幸福。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有名有利,几乎人尽皆知,在世人眼中,不可谓不幸福。但是他却从高楼上纵身跃下结束了生命,他就是张国荣。因为他抑郁了,不快乐也就不会幸福。
我们总以为快乐能通过外在的事物产生,殊不知快乐来自于内心。最典型的人物当属颜回。孔子对他有段著名的描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样的生活在多少人眼中有何快乐可言,然而“回也不改其乐”。如果说幸福有方法的话,那么快乐也需要能力,或者说会给自己制造快乐就是一种能力。
古人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过,独乐有独乐的乐趣,一如我独自一人泡茶品饮时,个中快乐无以复加;众乐也有众乐的乐趣,一如昨晚的小聚,那种快乐非我一人可以制造,非众人不可。
说回到前文中我的那位同学,他用自己的方法为自己制造着快乐,只是他之乐未必是你我之乐。同样的,颜回也制造着他自己的快乐。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够为自己制造快乐,而不是制造悲伤才好。
具有快乐能力的人,应该是不但能务实地享受当下,也懂得为未来努力的人。有了快乐,才会幸福,快乐的人也一定幸福,而幸福的人又怎能不快乐呢。
我们常说:锻炼表达能力,锻炼反应能力,锻炼某种能力。既然能力需要锻炼,快乐这种能力就也需要锻炼,那么对于快乐这种能力的锻炼,应该就是人生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