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越来越发展了,一切都在向前,步履匆匆,那些慢节奏的东西逐渐在被社会的洪流抛弃。科技在不断发展,机械制作的东西好像有很多吸引现代人的地方,快捷、高效、速度、统一……但是,仿佛总是缺少那么几丝人间烟火味,那种参差不齐的手工制作年货,渐渐的只能在回忆里追寻捕捉,那就是儿时的人间烟火味吗?
关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追寻时间岁月酝酿的美味,探索人间最简单却不平凡的挚美珍味。在我儿时的年味回忆里,也有这样的美食,那就是自家制作的年货。在我家的方言里,有很多可能大家都没听过的年货,"米果""兰花根""烫皮""番薯片""花糕"……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的,爸妈会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计划着过日子,每到年关来了,家里就会一起做过年的年货,不用到集市上去买,能省好大一笔开销。那时候,炸米果、煎烫皮、揉兰花根、切花糕,全家上下分工合作,一起出动,小孩子也能掺和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半玩半干活,揉捏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米果",在"烫皮"刚起锅的时候,就背着妈妈偷偷捏起一片来吃,要是碰上姐姐偷偷告状,妈妈又会是一通训斥,她总觉得刚出锅的煎的"烫皮"上火,火气大,小孩子最好不要吃。然后围着围裙在灶膛前的爸爸会笑盈盈得对妈妈说:"小孩子嘛,就是嘴馋",妈妈就会回给爸爸一个白眼"就你宠"。那时候的我,不仅爱吃那刚起锅的"烫皮",脆脆的;还喜欢看爸爸妈妈拌嘴的模样,甜甜的。那时候的过年,是家人团聚共处,一起用欢声笑语填满新的一年的时光。
也许那时候的年货,没有现在在集市上买的那样高大上,包装精致,没有次品(小时候自家做的有些不太好的,就挑出来,不拿去招待客人),整齐统一,但是是都是机械冰冷的,千篇一律的,没有感情的。当人们来家里拜年时,坐下闲谈喝茶时,也少了聊天的话题。隔壁家的大婶大娘,再也不会拉着我妈问,你家的年货是怎么怎么煎的?放多少水?掺多少面?火候要多大?也许,那时候我们全家齐心做出来的年货,用来招待客人时,也是充满着人间烟火味吧。
今年,爸爸又要在外面奔波忙碌,到年底才回家,妈妈一个人做不了那些年货了,而且好像好久好久,都没有一起揉面粉炸米果的过年记忆了。爸爸打电话给我,让我早点回家,帮妈妈干点活,搞搞大扫除,然后去集市上置办些年货,爱吃什么买什么。我在心里想,我最爱的,还是那刚起锅背着妈妈偷偷吃"烫皮"。那时伴我成长的年味,那"烫皮"里,满是人间烟火味。#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